第三百六十五章 等我们成为真正的战友(第2/3页)

硬刚没用,还得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历史都证明你错了,还是我来吧。

“胡中队,咱们合作怎么样?”

胡培洲眉毛扬了扬:“合作?合作什么?”

“搞试点啊!”方淮自然道:

“你看了我的方案,要是觉得行,可以以这套方案,说服领导,在湖南,贵州,两个总队,抽调人手,保障经费,组建专业化试点中队!

60个人,是我们中队的既定人数,也是比较合理的数字。

专业化,暂时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

一套标准,这样,两个总队之间还能形成比较,规模大点,影响力更大一些,上级也容易关注。

你培训的那些人,两个总队也可以归拢一部分到这个中队嘛,归拢了才叫骨血,继续在新的思想下进行训练和指导他人训练,才有传承,甚至第四期,可以给一些名额到试点中队。

湖南我是不知道,我们中队,可有很多人体能方面够资格参加这个培训,只是名额有限而已。”

胡培洲听得呵然一笑。

“你小子,吃人不吐骨头啊,我去要政策,要钱,两个总队分,是这个意思吧?”

“啧,胡队,怎么能说得这么庸俗呢?”

方淮有些大义凛然起来:

“总队是国家的总队,中队也是国家的中队,钱又花不到你我身上,这都是为了消防事业嘛!

一个总队,总要有点标杆中队吧?

你看看这些年,咱们国家改革开放,试点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就说咱消防,什么新的装备,新的模式,都是香港,BJ,上海,重庆,这个顺序为试点普及,虽然地位,重要性人家要优于咱们,但是……后面的序列,总能争取争取把?

有个专业化改革试点,人家先玩什么,咱们也能跟着玩一玩嘛!手里有更加专业的力量,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

胡培洲又笑了:“这你都敢想,总局支持这些地方的消防事业,那是有回报的,人家政府随便回馈一笔,够你们缝缝补补好几年。

成绩?有限的经费,保证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才是最好的成绩。

经济发展中,政府就是一个大企业,所有的额外投资,都是要有回报的,地方局限性,是没法打破的。”

方淮歪了歪嘴。

你跟我聊这个,老子可是实操手。

“这我当然知道,所以我的方案拿去说服省府,先要了三千万,可见,我们省府对于消防事业的支持,还是很有决心的。”

那三千万里,可能有一部分是省里对于总队这次装备招标大换装的补助,但方淮觉得,他的方案肯定有一部分功劳。

管他什么钱,反正到手了,这杆大旗,老子先用用。

胡培洲果然惊了一下:“三千万?”

方淮自信道:“对,我们中队改造,总队已经在省府筹措到了一部分,不管有没有支持,都是要做的,一个崭新的中队,现在已经在规划筹建了。

你不做,我们也会做。

胡中队,这件事,我们是一定会办漂亮的,我也相信我们总队的能力,你做与不做,只是决定了消防事业的改革进程里,有没有你的名字而已,你愿意参与,以后我们的想法,可以共享。

我还有一些想法,是现在还没法实现的,不过,我会做下去的。”

方淮把话说得很大,三千万,还只是筹措到了一部分,其实总队定下的改造计划里,顶多只需要用到那三千万的一部分而已。

不过,他得讲得整个总队都在支持他,要不他没资格这么跟胡培洲建议。

其实本来总队也是大力支持的,只是力度没他说这么大而已。

但要是有了部局试点,那可能就不一样了。

贵州总队毕竟是个小总队,全国31个总队之一,吴总在上面都不一定能说上多大的话,这个老胡有特殊通道,只要能要到政策和关注,对方淮来说,就够了。

有了政策,下一步就可以多给中队拢来点精英,有了关注,做的事,就更有意义。

钱嘛,只要有政策,肯定要给的,多了少了都行,要到多少算多少,咱不嫌弃。

胡培洲没看方案,也大概了解了他的思路,以教导队的模式打造标杆,创造救援分队,在他看来是可行的,不过他不是方淮,甚至他都不是中队那个层级的干部,要落实效果,他自己是没法做到的,除了钱,还要考虑人选和目标中队。

其实他心里很快就有了几个合适的对象。

但,沉吟了一会道:“我晚上看看你的计划,再想想,你刚才说还有一些想法,什么想法?”

方淮这个人,在他看来,确实有东西,而且办事的能力很强。

他对方淮隐隐的看重,是从北川指挥部,金旅长对方淮的赞不绝口开始的,能够跟他平等对话,也是因为方淮一直在用事实证明他的能力,光是他看到的,唐家山,央视专访,中队改造,他都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