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方案我刚好带着(第2/3页)

“一楼发现三名被困人员!”

“二楼也有两名,一个在一条钢管的里面,另一头提示我们不许进,另外一个,下身被预制板埋压在夹缝里,这里有一堵墙,门也用警戒锥挡住了,里面肯定有人,上来一组生命探测仪!”

被困人员当然不会真的被埋压,那些只是假人被塞进了一头夹缝而已,当然,一些结构较为坚固的地方,也有真人。

但救援的人只能从另一头狭窄空间进行施救,他们面对的难度,那是实打实的,而且一旦强行破拆造成垮塌,导致了真的埋压,他们就等着受处分吧。

“继续搜索,优先把好救的找到!赵金成,带生命探测仪上二楼!”

“是!”

“支队支队,发现五名被困人员,可能还存在大量被困人员。”

“特勤二中队继续搜索,南明和息烽两个大队进入救援,救援难度较高的,交给特勤一中队。”

两个大队的都呵呵一笑。

交给特勤一中队?不可能!

到了自己手上的任务,还能交出去,回去不得被大队长教导员弄死?

支队领导这句话说出来,那就没有难度较高的!都能救!

得到命令就是一阵嗷嗷叫,往厂区扑去。

等到一阵金属切割机的发动声响起,救援才算是真的开始。

但很快,楼上响起裁判员的声音:“救援通道加固未完善,容易导致垮塌,贵阳支队,扣三分!”

楼上响起了辩驳声:“我们用救援顶杆加固了,怎么没完善呢?”

没人回答。

方淮听到声音,不由笑笑,摇了摇头。

08年之前,这类演习还是搞得太少了,很多东西连常识都没有,一个通道,怎么可能靠一条顶杆就能支撑得起?意识还待提高啊。

……

另一边。

省里来的领导,看着整个厂区,火灾和地震灾害俱全,消防员们上下奔忙着。

联排楼层已经开始建立索道,索道穿过多功能担架的两头的穿绳孔,载着被困人员从三楼缓缓降下,领导盯着那个担架上还在动的男兵,看得直皱眉。

“你们这演习……用真人?”

张中庭笑道:“真假参半,不过高空滑索,保护措施是完备的,领导放心,消防的绳索技能也是很过硬的。”

领导这才点了点头:“还是你们消防部队的训练比较专业,我从昨天过来,也看了一些政府部门组织的地震演练,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还要麻烦你们消防的同志,对口指导一下。”

“应该的,领导。”张中庭点了点头,又道:

“不过,地震只是其一,今年的天灾频发,种类较多。

5·27望谟水灾,还有3·06黔东南森林火灾,仅清明前后,大小森林火灾就发生了8起,上半年达到15起。

前几天,贵阳王母山也发生了森林火灾。

森林覆盖率,省里一直很重视,我们消防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已经向总局申请,向武警森林部队提出轮驻贵州的事宜。

但是云南和四川的森林总队对周边省份的支援压力过大,可能只能从黑龙江总队进行调度驻防,人数也不会太多。”

“哦……”领导点了点头,讲话还是比较实诚:“这方面,我还不太了解,武警总队这边,需不需要协助你们,向总部请求帮助?”

张中庭眉间似有几分忧愁地道:

“那当然好,不过我们总队还是在寻求自我解决问题之路,下面的同志也在积极响应。

现在我们找到了一条路径,抽调一支精兵,组织大空间,多灾种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响应,远距离支援,帮助省里处置各类灾害。

并且对我们整个消防总队进行指导,确保面临一些复杂情况的灾害,消防部队能够上,也打得动,切实帮省里解决问题。

只是……阻力较大。”

领导刚被吊起点兴趣,侧头,成关切状:

“哦?什么阻力?”

张中庭叹了口气:“成立这样一支教官队伍,预计需要60名精英队员,毕竟是为了响应省里号召成立的队伍,我们决定从各个支队把人才抽调到贵阳。

但是支队培养人才不容易,都在喊苦,吴总正在积极跟下面做工作,克服困难。

吴总指示,成立这支队伍,我们要节约经费,少给省里添麻烦,尽量在原有的中队上进行扩建。

结合领导最近在消防联习会议上提出的地震防控问题,最终决定,让训练最扎实,刚刚被授予地震救援集体二等功的特勤二中队来成为这支部队的基础,切实保障这支部队落实各项任务的能力。”

张中庭是彻彻底底把问题甩给了省府。

你在会上提的地震防控问题,我们不仅想了,还想得更多,解决方案也提出来了,还在积极解决各种困难,至于要是经费不足,实施不了,那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