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留白(第2/2页)

曹毅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激动道:

“你这个方案,是之前就想好的?”

方淮摇了摇头,叹气道:“地震的后几天,时间很闲,想了很多,觉得应该做点事。”

这是实话。

地震的那段时间,他周围的级别很高,思维,也上升到了很高的层面。

他的想法,要比曹毅所想的,还要多。

那几天,他也发现了一个道理:人的思维层次,是容易被环境改变的,坐在总参的办公室里,你就绝不会只想着一个连,一个营。

一旦有了自上而下的思维,一件事情会影响到哪些范围,产生哪些阻碍,甚至具体会是哪一级的阻碍,也就可以想象了。

所谓领导的深思熟虑,也就是如此。

三个干部,曹毅,叶加洪,张耀桓,对视了一眼。

“走,去中队部聊!郝成斌,何志军也来!”曹毅挥了挥手,迫不及待。

方淮淡笑道:“王鹏,去杂物室和四楼找找,搞块黑板和记号笔过来。”

王鹏有些不自觉地站了起来,眼睛有些发光。

“……好。”

方淮的气场,如此强大,刚才的话,那些思考,让他觉得,他又有了新的追求。

他也想像方淮一样,挥斥方遒。

方淮其实早就不是他的目标了,只是稍微对他释放了善意,他就明白,方淮,是他的灯塔。

坐在一边的张田旺看着王鹏眼里的崇拜光芒,内心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个他看重的小伙,怕是要成为方淮的铁杆了。

……

20分钟后,中队部,讨论激烈。

“我觉得既然要做一套方案,这些相关的训练计划,就应该要做啊!

对标哪一级的专业救援队,是省级,还是国家级?超负荷训练要完成到超多少负荷?没有这些,不完整嘛!

水域救援,救生技术,救援技术,水下探测能力。

地震救援,复杂地形的拉动能力,携带装备能力。

还有,我听说山地救援也有标准,50米,80米,100米复杂洞穴快速救援。”

叶加洪对着黑板上,方淮画出来的一个个板块,指指点点。

何志军摸着下巴,点了点头,补充道:

“危化品也会根据化学品的烈度和传播空间,化学品的量,进行事故分级,这个分队是最不好实现的,就算一个三级的较大事故,也不是一个中队能够处置的,更不用说一个分队了。”

方淮摇了摇头,指着黑板,先回答了何志军的问题:

“我们组建分队的目的不是担任主战中队,而是增援,承担攻坚任务。

我们的任务,就是排险,排难。

最险,和最难。

区区一个中队,承担指导和攻坚作用就行了,怎么,你们还想把全省的灾害都自己出了?可能吗?

首先要明白一点,大型灾害,我们的进驻地点,不是前线,而是指挥部!”

唔……

到达灾害现场,给领导提意见,担任突击队……

一听这话,几人的爽感一下就上来了,忍不住地点头。

而且,这事,方淮好像真干过啊!

不过,他是要把偶然,变成常规!

何志军则忽然发现,方淮和西南集训队的胡队,讲话的样子,有点相似。

想法都很大,其实就是特种思维。

“至于叶队说的问题……”方淮转头看向大家,笑了笑:

“训练强度要求,对标哪个层级的团队,我觉得……

标准这东西,哪一级审批领导桌上没有一大摞?你怕领导的水平没有你高?

是不是要给领导留点发挥的空间?

咱们把想法提出来就完了嘛,做得这么完整,上一级,两级,三级领导,怎么在这个方案上留指示,提要求,作记号?

你一个叼毛中队,把自我要求都提完了,还要什么上级支持?要不你们自己来办个模范化中队?

咱们,只提主体方案,带点细节,显得咱们不是空想家就行了,但不要带得太多。

而且上级的想法可能比我们要广,你提得越多,空间就越小,更可能的是大幅度的修改。

不如留白,该留白的地方,就得留白。”

这就是自上而下的思维。

在场的人,从未像这样思考问题。

此刻,都瞪大了眼睛。

醍醐灌顶啊。

这话一出,大家心里的一些想法,都不再开口了。

和方淮说事情的相比,那些想法,都是自以为是。

何志军更是连连摇头。

不对。

此刻,方淮不像胡队了。

他比胡队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