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你也值得被感谢(第2/3页)

此时,张中庭终于开口:“领导,小方自己也说了,他就是个爱好者,他说的话,作不得准……方淮,你在救援里表现不错,先去休息,等到休息好了,去把你的本职工作搞好!”

张中庭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为他解释了一句。

罗总也觉得兹事体大,但他说话的底气,可比张中庭大得多,见几个专家都没有提出质疑,开口鼓励道:

“这里的都是专家,隐患大家都看到了!不过,多学习,是好事!好好去休息吧,咱们消防,非常需要你这样的战士,别把身体搞坏了!”

“是!”方淮也不再大胆,敬了个礼,转身,走出帐篷。

他这个“无关人等”一退开,里面,立马开始了严肃的讨论。

听到里面隐约有好几人说“可行”,他才放心下来。

这次地震,他不知道自己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他能影响得到的,一定会竭尽全力。

里面的黄记者明显是听了一下里面领导的讨论,确定方淮刚才做的是一件积极正向的事情,才跟了出来。

毕竟她的报道,是不能出现一丁点负面的,大家都很谨慎。

“同志,我刚才问了,你叫方淮吧?”黄记者笑盈盈问道。

方淮这才思绪回转,想起采访的事,觉得也该说点什么,点了点头。

“嗯,淮河的淮。”

“听说你还没有休息,那我现在可以开始对你的采访吗?”

“没问题,不过快一点,我还有事。”

方淮压根就没准备休息。

也就是在这条件好一些的汉旺,大家都有支援,才敢谈休息。

前世,他曾听一位其他支队的战友讲过,前两批空降进映秀的解放军,18勇士确定坐标以后,后一批进入的部队,仅一个团,就有十七个机组。

出发之前,他们还在搞拉练,地震第一天,都不知道地震了,直到第二天接到命令回营,迅速集结出发。

出发时,只带了镐头农具和四天的行军口粮。

乘坐俄罗斯的伊尔76和美国黑鹰前往成都集结以后,乘坐直升机,前往映秀。

索降时,没有手套,用的是衣服包手做的防护。

艰难落地以后,没有增援,整整五天五夜,没休息过,挖土都是闭着眼睛挖。

有的在第五天早上听说机械化部队增援终于来了,那口气一松,人直接倒地,就这么没了。

有的是走路,走着走着,人一倒……

活活累死这件事,大多数老百姓根本理解不了,媒体也没有报道过具体情况,但在这片土地上,真实存在过。

他们就是“据不完全统计”里,“不完全”的那部分。

很多事,都隐藏在了时光里,那些记得的人,都把这些事,化为了默默的岁月静好。

大多数人,看到了山尖上的英雄,但高山的根,是埋在土底下的。

黄记者听到方淮的话,深知他们的任务很重,立马通知摄制人员,架好了机器。

随后把大概要采访的问题写在纸上,给方淮看了一下。

方淮扫了一眼,点了点头。

采访,很快开始。

黄:“来到震区的时候,部队有告诉你们,应该怎样救援吗?”

方:“怎样救援,是我们的日常训练,不是临时告诉的。”

黄:“嗯……我们有拍到你在救援谭老师护下的学生时,冒着生命危险跳进坑里顶住水泥板的画面,我想知道,你是抱着怎样的想法进去的?”

方:“那个时候,想不了,太快了。”

黄(使了个眼色):“如此的舍生忘死,是你们训练中已经形成的身体记忆吗?”

方:“……是军装的记忆,不止是我,任何穿上军装的人,都会这么做。”

黄(点点头):“听说你已经参与了两次重大的救援,有谭老师护住的四个学生,有可乐男孩,有在废墟里唱《黄河大合唱》的那个女孩,说一下救援经过吧。”

方:“最先发现4号救援区下有人的,是国家地震救援队的同志,我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展开救援了……”

方淮用近乎平叙的方式,讲完了经过。

黄记者,也一次又一次地问着那些感动人心的细节,试图把温暖记录下来。

黄:“他们出来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方:“可爱,他们非常可爱,难以想象,我所见的每一个老百姓,包括孩子,甚至在伤残的时候,都在关心着别人。”

黄(笑了笑):“你们也非常可爱,有了你们这样的子弟兵,此时此刻,你想对灾区,和全国的人民说点什么?”

黄记者嘴里比了个口型,是“加油”。

方(沉吟):“希望……在深山城镇,艰苦环境里战斗的战友们,能平安归来,希望所有受灾的人都不要沮丧,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希望祖国大地永远健康,山河无恙……如果我的希望太多了,我就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所有的人,好好活着……加油,我们从未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