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就是解放军!(第2/3页)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英文缩写为CISAR,是由刚才来的那位首长亲自授旗的队伍。

也是第一支受命,空降中心灾区的救援队。

总人数,230人,第一批进来的,就有180人。

他们,是由地震专家、解放军某工程部队、武警总医院医疗救护人员共同组建的队伍,是一支多重领导、多部门参与、不同行业人员共存的队伍,有的是军人,有的不是。

但此刻,他们都是解放军,也有了一个共同的任务。

把断裂的山河,缝上!

……

天,已经黑了。

工程车上的黄色光芒,是整个学校废墟的主色调。

第一个进入救援的夜晚,如同昨晚一般,降下了老天爷的眼泪。

瓢泼大雨降在每个“解放军”的身上,却如同无物,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行动。

站在高一些的地方,还能听到来自城镇四面八方的呼喊,那是其他救援区传来的声音。

在这个不到两公里见方的小城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部队到达,全力投入救援。

正应了那句话:我愿如此,人人皆然。

废墟外围许多撑着雨伞,焦急等待的老百姓,自发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衣裳,但没有一个人穿。

还有到场的央视记者和摄制组,在为全国人民拍下这里的救援画面。

经过搜救,又确定了两个有人的地方,全场分为了四组人进行救援。

第一个冒出头的,竟是方淮发现的那个有生废墟,下面埋的人,相对较浅,应该原来处于教学楼的较高楼层。

“快快快!看到了!”

“孩子!孩子!”

方淮趴在一个被机械营二连努力挖出的一道仅容一条手臂进入的洞边,用手电灯光,仔细瞧着,通报里面的情况。

周围的人一听,动作奋然加快。

方淮看到里面似有灰尘掉落,赶紧抬了抬手:

“慢,慢点,有条大横梁!叫吊车把吊臂放过来,准备绳索!照明灯也过来!”

旁边立马有人大声招呼:“吊臂!照明灯!”

方淮再次照射了一下,确定情况。

里面有一片由横梁支撑着的空间,横梁的一头,在里面,另一头,裸露在外。

下面有个桌子一般的东西,还没有塌掉。

桌下,隐约有两个学生的半个身子,一男一女,蜷缩,昏迷着,在灯光的照射下,也没有叫喊,但还能看到呼吸的轻微起伏。

还有一双成人的脚。

方淮看到这一幕,立马大声道:“至少三人!两人存活!”

很快,大臂和绳索已就位,大灯照过来,把这里照得十分明亮。

附近的人,小心把压在横梁板上的碎石清理干净。

“那边,想法开个洞!对穿横梁!”

方淮说着,快速下坡,把自己装备箱里的救援顶杆拿了过来,撑开,伸进去,顶在两块石板间,保持着这里的空隙。

救援顶杆虽然没有千斤顶的50吨力度,但最长展开长度能达到70多厘米,最大承载力10吨,足以应付这片空间。

那边的解放军二连,立马又开始接力,徒手刨开废墟。

装备有限,他们拿到的,仅仅是工人施工用的普通劳保手套,有的战士,手套在进入现场一个多小时后就已经破裂了。

但,一堆废墟,还远远挡不住他们的意志。

对面横梁下方的地方,很快被刨出一个洞,光,从对面照了过来。

“绳,绳!”

方淮伸手。

一条钢丝编织的承重绳递了过来。

方淮拿着绳子一头,从那个对向的洞缓缓穿过。

对面的人拉出绳子,两边固定到吊臂的吊勾后,又固定住了另一头。

方淮这才把顶杆挪了挪位置,对准中间一些的地方,随后抬手,大喝:

“慢慢拉!慢慢拉!”

旁边的解放军少校愣道:“你先出来啊!”

方淮不耐烦地道:“我不能动!房梁拉断了,往中间坠怎么办?我得扶着这根顶杆!万一断了,这条顶杆就是支撑点!

安排人隔远一点,清理旁边的滚石,我来看着下面,如果情况不对,我会喊停!”

少校一听,急了:“掉下来,你这只手不想要了?穿绳子,两边穿绳子!扶着顶杆!别用手!”

方淮抬头,吼了一声:“别废话,什么东西有手灵活?绳子不能保证断裂时顶杆的最佳位置!还有其他地方需要救援,我会尽量保证自身安全的!快拉!”

他说着,内心其实已经做好空隙一旦出现,就翻身下去的准备。

伸只手进去,压根无法保证这顶杆的牢固,得用整个身体,牢牢固定顶杆才行。

少校看着面相年轻,眼神却不受危险影响,专注盯着缝隙的方淮,心里赞叹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