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特勤队,只能有一个浩南(第2/3页)

“韩班长,这个卧推,你做120斤的,宋林上来做的时候,减两个2.5公斤的杠铃片,做110,郝班长,你和赵班长保护一下。”

“吴排!你身高这么高,搞双杠收点腿!我可看着呢啊!偷懒不算!”

“卧槽,帮我抬一下!干不动了!”刘剑锋大吼。

方淮转头:“再坚持五秒!刘班长,你才28个!这儿有反光的镜子,我可看得到!”

说完,在训练本上把原来的「杠铃深蹲125斤」划掉,改为了「杠铃深蹲120斤」。

以往的力量训练,大家守着一个项目搞,可以说除了跑步,一个项目,一人顶多搞个五六遍,也就收工了。

除非对自己很有要求,主动加练的,要不都是吹着牛B,一早上就过去了。

而且力量训练的分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比如赵金成和刘剑锋同时翻300斤的轮胎,一个壮得像头牛,一个瘦得像猴似的。

赵金成一趟下来,气都不喘,刘剑锋来一趟,脸都能憋成酱紫色。

完事,还得扶腰。

但今天,方淮几乎没让健身房里的十几个器材停下来,每人每个项目的休息时间,几乎没超过三分钟,而且每个人,都分别给了适合他们的重量。

待大家都投入轮回训练,方淮走到曹毅旁边,打开训练本,低声道:

“每个人,哪个位置适合什么重量,我今天都看了一遍,也调整了一遍,写在训练本上了,也告诉了他们,这一次定下来,至少半个月内不用更换了。

半个月后,再进行重新观察,增加重量。

只能增,不能减。

评估,只要大概看看他们搞完第三组时的速度即可,搞得快的,下次就能加量。

评估的时候,就挑时间宝贵的周末,你就告诉他们,搞完的就去休息,他们肯定会尽全力,不会偷懒的。

这样,中队的训练本就是尺,哪个队员,哪个身体部位有多大的力量,你打开训练本,基本一眼就有个比较。

而且,哪些人长期没有长进,该加量就得加量,要是退步了,那就真是偷懒偷多了。”

曹毅恍然大悟。

这么细化的素质评价,那是比训练方式更宝贵的东西。

中队这么多年都没解决的个人体能评价,就这么被方淮解决了。

以后,就可以按照训练本上每个人的能力长短,细化训练方案,填补弱项。

“这个方法……确实可行,不过对评估的人,要求也太高了,谁能观察到你这么细?”

方淮嘴抽了抽:“一个人不行,就把干部全喊来嘛!一人盯几个,只要不乱给量,让他搞两轮下来看看状态,基本就知道应该加还是减了!

况且一个中队的人员哪有这么不稳定?

每个人只要定下来一次,以后逐步增加就行了!当然,如果因为特殊勤务,长期没参加训练的人,恢复训练期还是得减点量的!”

叶加洪有些开心地笑了:“你娃还真是个天才!这个健身房,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方淮却摇了摇头:“不止是健身房,其他科目也一样,一组搞多少你们定,最好是分三组。

只是健身房确实很重要,对于肌肉板块的训练划分,没有比健身房器材更细的了,在这里,对每个人的评价,可以精确到哪一部分的肌肉。

比如很多人搞一练习很猛,搞二练习却不行,就可以根据两个练习所需动用的肌肉板块差距,在这里测试,找更加具体的原因,缺哪里,就练哪里。

而且这些器材,同样的区域,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练法,比如推胸器,不同的握法和用力方式,可以锻炼到不同部位的肌肉,你们可以详细在网上查一下。

反正我觉得这个测评不难,难的是这事给干部增加了工作量,需要的是干部的坚持不懈,咱是特勤队,以后可能还是教导队,我觉得这项工作,很有必要。

科学训练的方法,咱们得先试,才能向全省消防推广。

这个项目的完成,两位,可足够你们在领导面前汇报一个上午的。

干好了,可就是业绩。

这种健身房,至少每个支队的特勤队都有吧?

这事,只要研究出了道道,定下标准,咱就是模范,升格的事,就是铁板上再钉一颗钉。”

此话一落,这两天不断思考的曹毅和叶加洪,仿佛都找了个一个方向。

方淮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表情,也是一笑,终于轻声说出了自己的思路:

“现在领导心中刚有了萌芽,但二中队到底是啥规格,可还没定下来。

特勤杯是啥?当我只是一时兴趣?

科学训练又是啥?

这些东西搞好了,在领导眼里,可就是新型管理模式的领头羊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