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公平竞争(第3/5页)

当时的比武也分南北。那个年月,南方武术无论是声势还是规模都不如北方武术。南方武术为扬名,比如讲究“快准狠”,快进快出,一两分钟解决战斗,一个人倒地上,一人站着。

这能让大家看到你的功夫凌厉与否,厉不厉害。

但北方比武讲究造势。说是比武,更像是一种宣传手段。无论是挑战者,还是被挑战者,大家比武的时间都会很长。通常是打几拳过几招,同时抽身而退,继续绕着擂台绕圈。

不为别的,为的就是宣传自家武学。也就是现在说的“卖点”。

等卖点足够了,到时候胜负其实就在两三招之间。

还有一种比武手段,那就是不讲究什么迎来送往。上门,一脚踢翻武馆门口的兵器架。

你把人家武馆的功夫贬踩成了撂地卖艺的,那就是坏了规矩。

通常就是不死不休了……”

“师父。这是您自己总结的?”

看着这上面记载的内容,杨蜜问道。

于诚惠点点头:

“嗯。”

接着看向了许鑫:

“我虽然出身山东国术馆,但实际上论起来武学渊源,包括对于一些规矩、江湖的了解,其实不见得比小徐多。小徐功夫不行,但他家传在那摆着,见的多,看的多。所以我整理的这些东西,其实多是我年轻时候,和江湖同道们聊天,大家聊起来的一些武林轶事。它不见得都是正确的,甚至我估计有一部分都是后来的人编造臆想的。能给你当做参考的地方并不算多。”

许鑫挺直了腰,点点头:

“肯定是有用的。毕竟是电影,允许艺术加工,况且……有时候不也正是这些武林轶事才显得更吸引人一些么?”

他一边说,一边接过了杨蜜递来的稿纸。

于老爷子的字……龙飞凤舞的,看着就感觉字字如刀。

但不影响阅读。

其实这也是俩人今天来拜访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从老爷子嘴里知道一些关于民国武林的事情……一会儿老徐也会过来。

虽然《师父》这部戏才刚开始立项,但实际上许鑫自从看过了这个故事后,肚子里就已经开始打腹稿了。

具体的怎么拍还在思索,但风格已经定下了。

他想延续一下那种写实的风格。

也就是所谓的“真功夫”。

比《一代宗师》更写实一些,但达不到老徐那《倭寇的踪迹》那么的写实。

而是一种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感觉。

这种感觉,光靠自己想没用。

得碰。

得见高人。

高人露两招,他再延伸思考。

而自己身边的高人……除了于老爷子,也就没别人了。

所以今天大家是来开碰头会的。

顺带捞一顿饭。

至于剧本,于老爷子其实已经看过了。

此刻,听到许鑫的话后,他捏着烟斗目光重新落在了徒弟身上:

“小许这部戏,你打算来?赵国卉?”

“您觉得我适合?”

杨蜜反问。

老头乐了:

“我觉得不适合,邹馆长倒合适。”

“我哪有那么老!”

杨蜜忍不住嘟起了嘴:

“您说的我跟七老八十一样!”

“哈哈哈哈~”

老爷子看上去很开心,接着又瞥了一眼坐再那看自己手稿的许鑫后,重新对杨蜜说到:

“我可是听说了。”

“什么?”

“小许呗。昨天下午,我手里那几个同行的群里可是热闹的很。”

“您没和他们说剧本原著吧?”

“我说那个干嘛?……你们打算说不?”

“看他呗。”

听到妻子的话,许鑫头也不抬的来了句:

“这几天正找选角团队的。选角导演确定了之后,就会公布原作内容。然后等从戛纳回来之后就开始举行筛选试镜。”

《师父》这个剧本,他就没想瞒着。

也没必要瞒着。

一来呢,他现在树大招风,一静一动之间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除非是跟老头当年拍《金陵》那样东躲西藏的,否则很难不走漏风声。

既然如此,他觉得反倒没必要藏了。

又不是啥见不得光的事情。

二来呢……也正是因为他树大招风,厂里肯定也需要造势的。

他想低调都低调不了。

现在的他,其实已经到了冯晓刚于京圈,当年的老头于新画面的地步了。

他是招牌。

而招牌需要的不是低调。

毕竟低调没法拉高股票价格。

他需要的就是扛着西影往前走,利用自己的名气来吸收关注,拓展资源,拓宽赛道……大家可以对他拍的电影不感兴趣,只需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好。

因为他的活跃,就代表着西北圈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