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那就这样吧(第3/5页)

显然都是给他预备的。

【幕1:

(工宣队)

带队:好了,好了,所有人,所有演员都过来啦,动作都快一点啊,今天大家表现得都不错,下个月就要定角色了,领导马上决定主演名单,大家都要努力争取……】

房间之中安静了下来。

而许鑫这一次看的很慢。

几乎是看一会儿,便停一会儿,闭眼沉思。

一点点的在脑海里构建出整个剧本的故事脉络。

于是……

时间流逝了3根烟的时间。

张一谋也不说话,同样拿着一份资料在看。

直到眼角余光看到了许鑫手里的剧本放到了桌子上后,才抬起了头。

他不说话,就这么看着眼神焦距缓缓恢复的许鑫。

大概又过了一分多钟,问道:

“怎么样?”

“很好啊。”

许鑫感叹了一声:

“感觉比起来《千里走单骑》更好。《千里走单骑》里,高仓健扮演的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有种公路片的感觉。但这部《陆犯焉识》就完全是您自己的味道了。我说不上来……坦白地讲,从《山楂树》时期我就和您说了,我对您经历的那个年代其实没啥共鸣感。

但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讲的不是那个年代,而是那个年代的情感。

它的驱动力和《山楂树》也有所不同。《山楂树》的原作……真的挺单薄的,但这个故事不同,感觉更……细腻。从陆焉识,到冯婉瑜之间的那种情感,到陆丹丹的角色心态变化,这三个人支撑起了完整的机构,互相之间取长补短,感觉非常细腻。而且……”

说到这,他又自顾自的点了一颗烟。

烟气缥缈之中,他说道:

“我感觉您的心态好像淡然了许多。”

“哦?怎么说?”

张一谋似笑非笑的问道。

可许鑫却摇摇头:

“我也不好说,但这故事读起来……没了导演的痕迹。我看不到任何那种……一眼看去,就会发出一种‘啊,果然,只有您能拍出来这样的片段’的感叹。实话实说,这故事任何导演拍,只要他按照剧本拍,都会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这说明它的故事性,要凌驾于整个影片的任意结构上面。它……很扁平化。任何人都能拍好。甚至可改动的地方都不多,非常的完整……您……”

他用一种充满了探寻的目光看向了张一谋:

“是不是打算把自己隐去?”

“哈~”

瞬间,张一谋露出了笑容来。

接着点了点头:

“你是第一个猜出来的。”

“?”

在许鑫那“果然如此”的目光中,他的手放到了那本《陆犯焉识》的原作上面,笑道:

“或许是心情真的不一样了吧,又或者是《金陵》之后,好多事情也都释然了。我说的话你可能未必有特别的感触,但等你到我这一步的时候,就能明白。电影,就是电影而已。去思考画面张力,去思考灯光、远近景的布置,什么时候给特写镜头,捕捉什么样的画面……这次我基本没动脑子去思考。就原原本本的拍,拍个故事,就可以了。一顿饭,一张床,无外乎如此。”

“电影的本质亦如此?”

“没错,电影的本质亦如此。当然了,你不要学。”

老人摆摆手:

“你脑子里的灵感还没泼洒完,你还有很多的技法,很多没玩过的东西没有带给观众。你至少要把它们消耗干净,再考虑这种事情。我现在是老马自知夕阳晚,无须扬鞭自奋蹄。你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咱俩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说完,他似乎还觉得自己的话不够有“分量”,看着许鑫,加重了语气:

“别学啊,听到没?”

“看您说的……我肯定不学啊。您是野路子,我是正儿八经的学院派,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这下,老头无语了。

“我是野路子?我可是你学长。”

“本科学长而已,我现在是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晚上吃饭不?”

“那肯定得吃。”

“我看你是不想吃了。”

“嘿嘿嘿嘿……”

许鑫笑的还挺开心。

不过马上话锋一转:

“您打算让谁来演啊?”

张一谋自然也不瞒他:

“冯婉瑜是龚丽,陆焉识……我在犹豫,到时候邀请几个人试戏再看吧。”

许鑫一听,赶紧又问道:

“那陆丹丹呢?……您不会还让素人来吧?”

张一谋一听,笑着反问道:

“怎么?投资方打算强制我选角了?”

“看您说的,哪是强制啊……劝谏,这个词儿咋样?”

“我还清君侧呢!”

老头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