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信息茧房(第4/5页)

它里面提出了一个名叫“信息茧房”的概念。大义是说随着网络信息的加速传播,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而我们导师的说法是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这种信息茧房不仅仅只会受到个人关注、兴趣倾向的引导。同时也会受到媒体喉舌的操纵。”

“……”

忽然,许鑫感觉到小腿被人碰了一下。

显然,妻子在提醒他。

他下意识的看了那台相机一眼,心里便有了数。

说道:

“你这个想法很有趣,但很难实现吧?毕竟哪怕作为媒体人,你的新闻同样受到自己的喜好所引导。”

“是的,我承认是这样。但……就像是您说的那样,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我们俩的设想是……作为一个面向公众的媒体,我们有必要给大家展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

她说话时,杨蜜又踢了许鑫一脚。

许鑫也知道,这话不能这么聊……最起码,不能当着摄像机这么聊。

而就在他打算开口的时候,一旁的周润开口说道:

“你别这么偏激。你这样会给许导和蜜姐带来麻烦的。”

女孩一愣。

而周润则直接拿起了GOPRO,关掉后,对许鑫说道:

“许导,抱歉……她有时候说话其实挺口无遮拦的。她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新闻系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我们,新闻要求真,求实。

但实际上,我们跟一些师兄师姐交流时,发现等进入到媒体公司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违背这一点,根本做不到。不仅仅是影视圈,可以说从社会层面上而言,媒体可以成为所有人的喉舌,只要背后有足够的利益交换……

尤其是美国那边,报纸上的消息几乎都可以来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她说信息茧房效应是双向的原因。我和她都不喜欢这种失真的新闻,但我俩也都清楚,我俩迟早会融入到这个集体。

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在加上我俩对影视圈都很感兴趣,以及天朝和美国这边的国情也不一样。

我俩的计划就是做一档以“求真”这个基点出发,比起那些五花八门的八卦花边,更专业一些,更客观一些的媒体……这一块我俩觉得在咱们国家暂时是一块盲区。是这个意思~”

许鑫和杨蜜忽然惊讶的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男生一开口,女孩就……不吭声了。

但却很认同这个男生的话。

杨蜜忍不住打趣了一句:

“行呀,周同学,看不出来,深藏不露呀。原来你才是你们俩中间拿主意的那一个?”

她虽然是打趣,但却是实打实的想法。

虽然不清楚这俩人的关系到底是合作伙伴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亦或者是……

可这俩人怎么跟自己与老公那么像呢。

平常时候,自己这个显眼包各种社牛……但真正需要站出来,或者是有些事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其实都是老公拿主意。

这俩人跟自己还真挺像的。

而听到这话,周润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

“我俩都是商量着来的。”

“那倒是,商量着来,多沟通肯定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有一个主心骨。你们这样定位就挺不错的。”

杨蜜夸奖了一句。

可许鑫的关注点却不在俩人的关系上,而是在思考周润的话。

想了想,他问道:

“你是怎么看的?这一块你俩打算怎么做?”

“我们是这么想的,许导。您二位其实比我们要更了解娱乐圈。提到关于电影,电影行业的专业性,您首推的媒体是哪一家?”

“……”

这话瞬间把许鑫给问住了。

想了想,他说道:

“如果把纸质媒体也算上的话,那老三大吧。”

他说的“老三大”是《电影世界》、《看电影》、《天朝电影市场》这三本杂志。

都是50年代创刊,一直延续至今,从专业性上而言,它们就相当于华语影坛的史诗,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起落。

专业性毋庸置疑。

“当然了,我这里没算学术期刊。要是算的话,《北影学报》这些也得算上。但他们对于观众而言,太小众了。不是真正的影迷,基本不会看。”

“嗯,那娱乐媒体呢?”

“……”

许鑫没回答。

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周润的意思。

“你还真别说……咱们国内目前还真没有一个……类似你说的这种平台。你打算怎么做呢?”

见许鑫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周润一指王艾琳:

“我俩在大一的时候,被分配任务,做一向开卷调查。我俩当时的选题就是《幕后OR八卦》。就是采访路人,问他们到底是关心一部电影的幕后花絮、趣事、故事剧本创立的想法,有着怎样的流程呢,还是对一些演员自己的花边新闻,八卦狗血,或者那些潜规则之类的感兴趣。我们问了162个人。其中,有118个人表示,他们对一部好电影的幕后更感兴趣。对那些司空见惯的明星八卦其实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探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