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小时代(第3/4页)

他扭头对脸都憋红了的许志问道:

“他要多少投资?”

“呢不知道……还么聊。你先看看,要是行……下午聊聊就是了。”

“行。”

许鑫点头答应,然后很好奇的问了一句:

“你脸红个甚?”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车人都哄笑了起来。

整个车厢都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而在这股氛围中,许鑫愈发确定。

他要把这个秘密藏到死。

否则……落到这群人的嘴里,自己的下场指不定比许志还惨呢。

……

打趣归打趣。

但所有人都看的出来,许志似乎对《小时代》是有情节的。

至于到底是因为当年的女友,还是其他原因……大家也没深挖。

数落发小的丢人事情固然没啥问题,但揭人伤疤则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所以,这剧本的情况,还得许鑫过去聊聊才知道是什么情况。

于是,下午创投会2点半开始上人后,他就让许志把郭靖明喊到了西影厂专门的会客室里。

“许导,好久不见。”

俩人毕竟是有联系方式的,只是一次都没启用过。

但许鑫脸上仍然是如沐春风的笑容:

“好久不见,郭老师……这次来怎么不跟我联系一下?到显得我招待不周了。”

“哈哈,哪里哪里,许导太客气了。我也是想好好体验一下咱们丝路电影节的氛围。”

郭靖明一边说一边落座,而许志也坐到了旁边。

许鑫烧水,泡茶。

手边还放着《小时代》的剧本。

“郭老师请喝茶。”

“谢谢许导。”

“不客气。”

许鑫微微一笑,问道:

“郭老师这剧本我看了,挺不错的。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我没看过《小时代》的原作。所以还是想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这个故事里……从一些角色,到诸如一些场景描写,是不是对物欲生活有些过分夸张了?”

听到这话,郭靖明并不意外,而是点点头回道:

“我能理解许导的想法。不过……其实也是因为您没看过我的小说……因为这部戏我打算自己做导演嘛。所以我在设计剧本时,更注重的是把我脑子里的画面写下来。但它的内核其实是在原著中已经确定了。我要的是一种浮世绘的风格,在极度物欲之中,反衬出所有人内心的空虚……”

郭靖明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了自己这个剧本的内核,以及投拍后的想法。

但许鑫原本很随意的态度却逐渐变得认真了起来。

甚至,当郭靖明从说出那句“浮世绘的风格,反衬所有人内心空虚”的时候,他就已经把这个剧本判了死刑……也不能这么说,更确切的说,是他对这人没什么信心了。

原因无他,“反衬”这个词,就不应该出现在电影的主旨上面。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很巧妙的一种东西。

允许反衬么?

当然允许。

但反衬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主题。

要知道,电影并非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通过引出联想,可以品评出来作者在文字构思之间,隐藏的,想要表达的某种观点。

但电影是画面艺术。

是影视艺术。

人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永远是第一印象。

你看到浮华,那就是浮华。

当然了,作为导演,你可以搭建一处场景。比如XX角色坐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那宫殿金碧辉煌,通过灯光、装饰来点缀出它们的华彩。

而唯独XX角色附近,灯光黯淡,角色犹如坐在阴影里。

这是一种很稀松平常的表达手法。

一个导演不能说你构建了一个繁华的都市,什么各种CG特效拉满,科技感拉满,但实际上你却希望让观众看到这些繁华背后……比如某一个不起眼的乞丐。

那是扯淡。

但如果你把一个乞丐的故事设定在充满了繁华和科技感的城市里,视角只需要悄悄转移,就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说反衬是一种技巧,而不能是主题的原因。

别的不提,老头的《黄金甲》里已经用烂了。

可是,它的评价如何呢?

其实很一般。

老头这部戏,同样用的是一种反衬的手法,只不过,他也明白单一的反衬不讨喜,所以用《雷雨》的内核,嵌套进去了一个历史虚无的王朝加以辅佐。

可实际拍摄出来,在老头的电影生涯里,它的质量依旧不算高。

属于中等偏下的那种。

而现在……不是许鑫“狗眼”看人低。

连老头都需要嵌套进去一部《雷雨》,才能勉强用反衬的手法,贯穿整部电影。

你一个新人导演,先是选择了一种夸张无比的浮世绘风格,然后通过反衬来表达物欲奢华之下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