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追光吧,校长(第4/5页)

一旁的许鑫算是看出来了。

老王这表现欲上来了。

于是他索性就闭上了嘴。

直到……

“那……许导平时怎么称呼……王……校长的?也用这个绰号么?”

“我?”

刚打算消停一会儿的许鑫摇摇头:

“我一般都是老王,正常大家凑一起,都是老王、老王的喊。不过要是饿了的时候,他请客吃饭,或者是我们要他花钱当冤大头的时候,都是喊他义父来着。”

“……???”

赵宁一懵。

什么玩意?

甚至看着采访的网友也都懵了。

这……这也行?

而现场里面,看着瞠目结舌的赵宁,许鑫笑着解释道:

“我们几个关系比较随意,好哥们嘛。就好像……大学时候你在宿舍里打游戏,到中午了饿的前胸贴后背的,你的室友给你带过来了一份炒面,还请你喝了一瓶可乐,顺带告诉你:诶,老师早上点名,我给你顶过去了。顺带看了一眼你的屏幕,发现你掉分后,立刻开电脑要带你上分……你说,这种情谊不喊声义父过得去么?”

“……”

赵宁怎么想,网友们不知道。

可从许鑫的嘴里说出这句话后,一些大学生忍不住看向了自己的室友。

“义父……给带份炒面?”

天知道有多少哥们被室友这一番“低三下四”给感动到。

不仅下楼去给买炒面了,还顺带加了个沙县的鸡腿和可乐。

并且,大家终于懂得了“义父”这个称呼的含义。

好嘛。

原来这么用的。

而恰是此时。

王斯聪双手抱拳:

“多谢义父抬举。”

得。

还特么是相互的。

不知多少人看着采访笑出了声。

这俩人……

有梗啊。

……

这次的新浪娱乐采访,其实氛围很是轻松。

前面的话题算是暖场,让人不自觉的就带入到了二人的采访氛围中。

不过赵宁那边显然也没忘记了“甲方”的要求,开始询问追光工作室的事情。

话题依旧是表现欲超强的王斯聪主导。

不过他的表现欲强归强,该说的话却一样没少。

“其实我们进入数字特效领域并不是看中它的回报。甚至我话可以放到这,在后续我们发的年报上面,可能上面的盈利情况会很难看,甚至连年亏损几千万的准备我们都做好了。

至于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也并不是我们钱多。而是我们觉得未来的电影市场,特效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影视剧当中。

我给大家一组数据大家就知道了。近五年来,运用数字特效技术的好莱坞电影比例,每年都是超过百分之10的在递增。

特效很烧钱,我给大家算一笔账。

电影特效的步骤,需要美术原画、3D建模、骨骼绑定、元素特效、场景合成、音画合成、渲染导出等等步骤,每一步都由一个或几个小组负责。

我们按下限假设,一个组4人的话,一部普通五毛特效电影那就至少需要30人以上专门去做特效。根据人员资历与技术水平不同,薪酬不同,假设平均每人每月1W元工资,30个人,一个月就是三十万。而这一个月还不一定通过,万一有地方需要调整,那么这些人再更改一下,可能两个月时间,就是60万。

注意,这还只是普通五毛特效。而如果按照大蜜那部电影……”

……

“……其实不算剧透。大蜜那部电影的后期特效团队超过了500人。先不说花多少时间,单是人工成本,按照一万块的标准来计算,一个月的人工费用就是五百万。

其次是技术成本。注意,特效都是按秒收费的,假设1秒1000块钱,1分钟6W块,一部大片如果有60分钟特效,就要360W。

这还没算精细程度,越精细越贵。假设1秒24帧,精细的特效需要逐帧处理,每一帧可能都要1小时,一秒钟特效做个一两天也是常见的,技术差点的要更久。

这还不算我们的硬件设备。光是需要用到的一些软件每年的维护费用大概就在五万到八万,而一台足够渲染特效的电脑造价基本是七八万起步。而且它的硬件更新同样频繁,基本上一年半载就要换一次……

所以,运营、维持一个大型特效公司的费用是不可想象的。”

……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老许找到了我,说想弄一个。然后我们四个就聊了聊。

大家有钱么?有啊。

而咱们国家的特效领域其实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后,就要挨打,主持人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既然我们有能力,那么我们就做了。我们亏的,可以从其他赚的地方找补回来。但如果落后其他国家太远,那么等大家真想撵的时候,花费的代价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