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骰子已经掷下(第3/4页)

画。

或者说……

用油画的方式来处理摄影机拍摄的画面。

尽可能用多的定格镜头,摒弃掉之前他很擅长的以小浮动摆动、抖动、横移等等技法,来烘托氛围的方式。

用固定镜头,让演员们也多为固定姿势。

以形,传神!

不在去刻意的通过布景氛围的营造,来表达每个人的心理活动。

多采用固定的方法,让演员维持某种姿势,来表达角色的内心!

想到这,之前看过的油画集里,印象颇为深刻的色彩瞬间映入脑海,最后看着达芬奇的这幅《最后的晚餐》,它的色彩、观看人的角度,以及剧本里几个角色应该有的形象,此时此刻就这么在许鑫的脑海里被糅杂在一起!

灵感的迸发引出的爆炸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动力。

让他二话不说拿起了笔!

“沙沙沙……”

刘一菲自然留意到了他的动作。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嘴唇微动,最后化作了沉默。

她一声不吭,就这么看着许鑫一会儿看IPAD,一会儿看远方,一会儿再低头……

他,到处再看。

唯独压根没瞧自己一眼。

忽然,她露出了一丝笑容。

似苦笑。

似怅然。

最后……

所有的心绪,都化作了手里的这一杯咖啡。

一口饮尽。

她喷薄出了一道释然的鼻息。

果然啊。

咖啡是苦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苦,才显得它的香气格外与众不同。

“呼……”

她忽然想到了一个典故。

你看风景,而别人在看你。

可惜,自己不会摄影技术。否则这会儿要是有台相机……想来,他那专注的模样应该是极美的吧?

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咖啡已尽。

该睡觉了。

于是,人去桌空,只留下了咖啡的香味,飘在了风中。

……

刘一菲什么时候走的,许鑫没发现。

他只是有些遗憾。

因为他画出了《电话铃声》项目立项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张分镜头画稿。

第一时间却无人分享。

“啧。”

他无奈摇摇头,审视着自己的画稿。

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

当这幅画稿画完,他心头彻底明朗。

而以这幅画稿为基底,瞬间,客厅、书架、甚至餐桌的光源、布局等一切,他心中已经了然了。

剩下的就是更细化的东西,比如装修的布局与家居颜色的搭配,以及演员们在每一段以“电话”为小故事段落开端及结束的各类衔接,过渡等等。

但这些都只是细节问题了。

因为,整个电影的大方向,他已经有了。

这部电影,他要当做“画”那样来拍。

用“对话”来引导故事情节。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普罗大众看得懂电影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而另一方面,则可以让那些具备一定艺术赏鉴能力的人,把他每一帧的电影,都能当做一张照片那样来审鉴。

不脱离群众。

不曲高和寡。

但同样仍然要在电影中一点点精进自己的水准!

嗯……

他微微点头。

越看这幅画稿越觉得满意。

简直了!

带着几分爽快,他看向了远方的罗马城。

夕阳西下,他看着“画框”内的罗马城,罕见的袒露心声,喃喃道:

“骰子已经掷下。Veni,vidi,vici。”

……

杰丝敏的动作也不慢,在许鑫第二天上午逛完了罗马国立美术馆后,下午,在一间咖啡馆里,许鑫就和三个布景师见了面。

这些人也都并非资历浅薄之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奖项在身。

如果抛开演员们的片酬不提,那么《电话铃声》其实本身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小制作。

请这三位肯定是浪费的。

但谁叫杰丝敏的面子大呢。

作为意大利新一代取得成绩最高的女演员,她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在演技上面,还有在影视圈里的好人缘。

而这仨人里面,最功勋卓著的,要属获得过两次大卫奖最佳美术设计的贝斯利·亚历桑德罗。

同时,他也是和许鑫共鸣最强的那一位。

当许鑫拿出了自己昨晚画的那张画稿的一刹那,这哥们就来了句:

“《最后的晚餐》?”

看着画稿上,特地用广角镜头营造出来的“/”形镜头,以及那几个或者在沙发前,或者在沙发后,虽然没有五官,但或坐或站,分别给出不同情绪的人物线条,这哥们一句话就让许鑫的眼睛亮了起来。

“没错,亚历桑德罗先生。我这部电影多为固定镜头,除非是两个角色面对面直接碰撞时会给特写外,其他的时候,多为固定镜头。而这些固定镜头里,我需要的布景都要以这个基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