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脑残(第3/5页)

“这是什么神仙阵容?”

张一谋?龚丽?

还有趙本山?

哎哟!还有余华那个作家?

至于其他的人,也都是耳熟能详的人。

有不认识的呢,比如这个金培达。直接一百度……噢,来自香江的配乐大师,《十月围城》、《狄仁杰》这些竟然是他配乐的?

噢,原来这人叫高眀啊。总在电视里看到他……哎哟,还是西影演员团的团长?

主竞赛单元的评委竟然如此豪华?

这阵容……看着就给力啊!

至于这个丝绸之路单元,除了一个许鑫,其他人大家都比较陌生了。

但圈内人看到了这个丝绸之路单元的评委名单后,心里却跟明镜一样。

先不论顾常卫和王诠安是怎么选上来的,可看着其他人……不管是齐雷、还是黄仁杰,亦或者是薛海峰,那都是在银都、西影、上影的发行部门握有实权的制片人。

这些人是可以一言定一部电影生死的那种。

那么……这个丝绸之路单元的属性就简直太明显了。

一句话,对标戛纳的一种单元呗?

针对那些具备潜力的导演、作品、演员而设,比起主竞赛单元的光辉灿烂,他们这个单元更看重的是新作品的潜力。

要是得奖作品,不是可以直接交给这三方发行了?

有这三家在,直上院线还叫问题?

好家伙……这阵容,可真的不比主竞赛单元差多少啊。

两个评委团队的名单一出,迅速在网络上以及影视圈内涌现出了一阵阵反响。

本来对这个电影节不怎么感冒的一些人,心思也活泛了起来。

诶?

西影、银都、上影……

这么说,三家一起搭建了一个平台?

那我们的电影……不是好卖多了?

只要参选,入选,那还用得着去求爷爷告奶奶的请发行方吃饭?

这不也是个机会?

于是,西影厂的网站访问量开始激增。

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对此,西影厂早有对策,被选出来的一百五十人的选片团队已经蓄势待发。

120人的西影厂专业选片团队,以及了解观众口味而专门挑选出来的30名评委俱乐部会员行程甚至都已经排好了。

《丝绸之路电影节》虽然并没有一上来势头就跟其他电影节一样,搞的那么大,动不动就是什么“国际电影节”之类的……

但麻雀虽小,可它却五脏俱全。

很快,在6月1号当天,就有很多媒体发出了解读《丝绸之路电影节》的新闻。

而新闻的内容虽然文笔各不相同,但思路却是统一的。

“西影厂弄的这个电影节,绝对不是为了迎合陕省旅游文化资源的附属品,而是真正的对标国际电影节的野心之作!并且,与其他电影节不同,他们的每一步,走的都很踏实!

从评委名单,到专业电影推销渠道的搭建,再到那上个月看起来还离天下之大谱的“观众评委”。一切的一切,都证明着他们主动贴合观众市场,但又同时兼顾艺术属性的决心!《丝绸之路电影节》,可以被大家所期待!”

这条消息直接在6月1号的儿童节炸响在网络之上,以至于甚至好多人都忘记了……就在今晚凌晨,许鑫的另一部作品,入围戛纳午夜展映单元的《失恋33天》要上映了。

……

学习会的课程相对轻松。

上午一个半小时,下午一个半小时。

持续5天。

下午4点,课程就结束了。

这次的课程虽然是强制性的,但从侧面来讲,也更像是一个“商务局”。

大家可以在这里拓展一下自己的人脉。

毕竟来的不仅仅有演员,还有导演和编剧。

课程一结束,就有三三两两的人凑到一起互相聊天攀谈着。

大家也看出来了,这场会议虽然也真的讲东西,但也可以说是面子活,场面话。

没啥硬性的考核标准,听与不听都没啥关系。

许鑫自然也知道好多人心里都有这个想法。

不过没关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圈子里没啥大事,讲的内容好多人觉得事不关己……但长时间潜移默化之下,早晚都会在心里竖起一堵警惕之墙。

重要的不是说他们领悟到了什么。

而是在心里埋下一颗属于敬畏的种子。

以及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厂里在原则性方面,是0容忍的。

想做什么事情前,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付得起代价。

“老许,这顾常卫和王诠安是咋回事?”

同样赶回来的林莄新和许鑫并排往外走,纳闷的低声问道。

他是知道这俩人的“成分”的。

所以中午看到了新闻的时候就是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