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润(第3/5页)

“啧。”

他砸吧了下嘴,听着那动次打次的动静,加快了脚步。

不行,大早上起来听DJ实在是太闹腾了。

也不知道这些大爷大妈是怎么受得了的。

……

一路来到了西影厂的在京办事处。

他到的时候,还没什么人。

三号厅里倒是有几个人在摆放茶杯、笔记本等一会儿他要用的东西。

这时候其实就能看出来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了。

体制内的事情,事无大小,要做到面面俱到。哪怕是茶杯、笔记本、钢笔摆放的位置,工作人员都要用一种……类似于三角板的玩意,来到座位上,把这三角板放到桌子上,与某个标识对齐。

然后在三角板上的圆形、方形轮廓上,卡好要用到的茶杯等。

整个看起来突出一个整齐整洁。

而许鑫的到来稍微打乱了一下他们的动作。

这些人赶紧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许导。”

“嗯。你们忙你们的。”

许鑫摆摆手示意不用管他,接着往角落里一坐,接过了苏萌递来的剧本低头看了起来。

今天之所以要选3号试镜厅的原因就在于人多。

人真的很多。

齐雷那提醒并不是空穴来风。

西影厂的艺创中心里,能够拍摄作品的导演暂且不提,还有一批是各大学院导演专业毕业的应届生,或者研究生。

招聘录用后,在厂里实习。

而这次,都被齐雷一股脑的推了过来。

意思让他们过来涨涨见识,看看许导是怎么进行电影筹备工作的。

上到试镜,下到剧务,都是他们的“实习地”。

说白了,类似足球青训队一样。

跟着一线队自家的当家球星后面,涨涨见识,增加一些经验。

所以,前两天齐雷给他发的剧组名单里,光是剧务工作人员,就多达95个。

这些人都被归类为剧务之中,在剧组里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加上其他剧组团队的人,这次光是剧组的随行拍摄人员,就接近二百七十人。

放到目前的华语影坛来讲……也是了不得的大剧组了。

而这两百多号人虽然不指望许鑫吃饭,但头一次管理这么大的剧组,许鑫也没什么经验。

不过好在厂里除了把薛勇派过来外,《风声》的李海平也来了。

同时,在许鑫点名之下,陆阳也跟了过来。

这一次,光副导演就四个。

也就是张沫去《金陵》了,否则加上她,怕是得五个。而除了李平东作为摄影导演掌镜外,其他分镜头导演也来了4个,包括王雷在内,都投入到了这个剧组。

光是这些人,一号厅就坐不下,只能开启带舞台的三号厅。

而他低头看剧本的功夫,第二个到达的人走了进来。

看到了许鑫后,赶紧走了过来:

“许导。”

许鑫抬头一看,笑着点点头:

“嗯。”

来的人是陆阳。

“陈姝呢?”

“在家写剧本呢。”

陆阳笑着说完,坐到了他旁边。

“外面来的人可真是不少啊。”

“来了多少?”

许鑫看了一眼时间,发现刚8点半。

距离试镜开始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很多,光是能喊出来名字的演员,就不下三十个。都在等待厅里呢。”

许鑫点点头,一边看剧本,随口又问了一句:

“那个锦衣卫的故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有思路了,不过……”

说到这,陆阳顿了顿,问道:

“您觉得是正着拍合适?还是倒着拍?”

“……?”

许鑫一愣。

就听陆阳解释道:

“要是正着拍,剧情衔接会顺当很多。但要是倒着拍,花费会小一些。有试错的可能……”

“也就是说……”

许鑫回忆了一下那俩故事:

“正着拍是从萨尔浒开始,对吧?男主角从那场战斗中活了下来,成了锦衣卫……那时候魏忠贤还活着,正是权倾朝野的时候。对吧?”

“对。”

“这故事也没什么大场面吧?锦衣卫又不是正规军,他们干的事情又不是和敌人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上哪弄大场面去?”

许鑫一脸奇怪的看着他。

心说你是不是对大场面有啥误解?

陆阳其实也挺无语的。

心说您说的大场面和我说的大场面还真不一样。

但他算是听明白了许鑫的意思了:

“正常顺序拍?”

“对呗,这样观众的接受度肯定要高一些。除非你就没打算拍续集……或者是把两个故事合并在一起。但那样也太臃肿了,故事肯定讲不好。还是那句话,新人导演在起步时,故事线简单一些,直接一些。先学会怎么讲明白故事,再去考虑复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