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一个故事,两个版本(第3/5页)

陆文昭和丁白缨就像是那种关卡BOSS。

先打了丁白缨,最后挑战陆文昭。

而陆文昭被他杀死后,最后竟然还蹦出来了一个“神秘人”。

这个“神秘人”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了他一个更艰巨的任务……

任务是啥,没交代。

不过陆阳刚才也说了,他是把这个故事分成几部曲来筹备的。

但这个故事嘛……

一般般。

他转头又打开了陈姝的版本。

陈姝的版本其实和他的故事走向差不多,只不过里面的反派从陆文昭变成了赵婧中,也就是魏忠贤的养子……

而故事的整体走向,却让许鑫眼前一亮。

那股中二气没了,沈炼成了一个小人物。

或者说,三个主角都是小人物。

沈炼随波逐流,卢剑星想要往上爬,而靳一川则是想要为喜欢的姑娘被师兄玷污而复仇……

许鑫心说好家伙。

这到底男编剧和女编剧的切入角度不同啊。

陈姝这个版本,可就有意思的多了。

不过,她也不是说没缺点。

或者说……缺点陆阳都已经点出来了。

披着武侠皮的个人英雄爱情故事。

情节虽然不似《锦衣卫》,但故事内核是一样的。

只不过在故事的后面添了一层救赎的味道。

也就是她剧本最后那段“沈炼千里追杀这一切的主谋赵婧中,将对方斩于马下”的结局。

就情节设计而言,显然,陈姝这个要精妙一些。

但你要问许鑫喜欢哪个……

答案是两个都不喜欢。

虽然这俩故事都只是出于“梗概”阶段,可兴许是自己看剧本的习惯所导致,他在故事梗概里,始终再寻找一种主角的特质。

贯穿始终的特质。

但这两个剧本哪一个都没有很完善。

说穿了,他看不到两个剧本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

精神内核,是一个剧本的灵魂。

或者说是剧本的脊梁骨。

必须要有。

否则,整个故事没有骨头的支撑,就只剩下了一滩肉。

虽然他明白这是商业片的剧本,不需要那么的较真。但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

而这两个剧本给他的感觉,和《锦衣卫》是一模一样的。

只能说是一部武侠片,但里面不管是正面还是反讽的精神统统不存在。

说白了。

光有故事了。

但没有能让人铭记的骨头。

再次把两个故事梗概粗略的看了一遍,在心中又琢磨了一会儿后,他想了想,把手放到了键盘上噼里啪啦的开始打字。

但刚打了几个字,又觉得麻烦,便直接拿起了手机打开了微信。

“你俩的故事我都看完了,坦白的说,两个故事都挺一般的。我看你俩的剧本主角名字都是“沈炼”,那我就把这俩故事的沈炼当做一个人说吧。

我觉得你俩的故事缺乏一种精神内核。就像是陆阳你刚才说的,《锦衣卫》是披着武侠屁的个人英雄主义爱情片,你俩的故事本质其实也差不多。都试图把沈炼塑造成一个英雄。

但英雄的内核却不存在。

或者说你俩少了沈炼的塑造。

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工具人,故事需要他做什么,他才会去做什么。

是剧情推着他走,而不是他在左右自己的剧情。

这就是沈炼缺乏的东西。

但你俩这个问题……或者说你们对于这个故事的分歧点还是很好解决的。从故事性来看,你们完全可以给沈炼赋予一种“小人物的无力与挣扎”。

从萨尔浒战役开始,他就是一个过河后自身难保的小卒子。他有反抗,有抗争,但却没人在乎。

在宏大层面来看,萨尔浒之战是奠定明清两朝兴亡史的战争。在这种天下大势之下,个人的无力与挣扎,是最好寻找,也是最好被赋予的精神。

并且也和你们的故事相贴合。

我觉得你俩的切入角度可以用这个内核出发。把沈炼塑造成一个从来都只能身不由己,哪怕他起了反抗,可最后还是会被历史与天下大势的车轮无情碾压的悲哀形象。

这是属于小人物的悲哀,而放在沈炼身上,在你俩的故事里,都很合适。

而当沈炼被赋予了这种精神内核时,你们的分歧也就不存在了。

陆阳你想分成几部曲都可以,因为你的故事设定很大,但在宏大之下却很空。而刚好,陈姝的故事小而精,可以弥补。

至于怎么弥补,是以主角的精神内核出发,把两个故事合二为一呢……还是说继续分成几部曲,然后精雕细琢一下,那就要看你俩考虑了。

现阶段,两个故事都很一般。

但这个故事如果能写好了,利用天下大势的滚滚车轮,来塑造一个悲情小人物的无力感,这种经典的故事性,应该会很讨喜。再加上一些打斗之类的,会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