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才刚开始(第2/5页)

而新海诚这哥们能处也就在这里。

喝完酒后,作为本地人,他并没有带领许鑫和刘一菲去别的地方。

他特别喜欢带俩人闲逛。

吃完饭,就跟个尽职尽责的导游一样,带俩人在东京的各种景点转了一个遍。

并且,他这种“转”还和旅游的不同。

最符合许鑫胃口的地方也在这。

他喜欢带许鑫和刘一菲闲逛。

比如去江户东京建筑园里。

大家都是去看建筑的,但他带领着俩人看的却是“导演”眼中的建筑。

在这些江户时代的老屋前,他会和许鑫探讨怎么能把这种老建筑拍的更好看。

这方面许鑫是行家。

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许鑫在说。

比如要拍什么人物角色时,该怎么体现那种美感之类的。

甚至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这几天脸跟发腮了一样的刘一菲还当起了模特。

而在看到许鑫拍的照片,以及通过手机运镜,通过简单的场景暗示,就能拍出一段很有韵味的片子后,第二天这哥们大家再凑一起吃饭时,他就拿上了一台单反……

许鑫和他聊现实摄影,他则会聊怎么把现实里面的建筑搬到动画当中来。

然后从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对着老屋开始画草图。

比如怎么用这种屋子的场景结构,表现出“恐怖、阴森”,或者是“宁静”等等。

因为不是专业作画,只是线稿。

所以大家只能通过语言来沟通。

而当许鑫一时技痒,拿着这位导演兼漫画家的笔记本也开始勾勒图画的时候,这哥们双眼都开始放光了。

于是,刘一菲在这几天当模特的机会日益渐多。

并且乐此不疲。

是的,她确实在乐此不疲。

一方面是心理那不能对任何人说的原因……

哪怕不是独处,可就这么……一起逛,她也很开心。

而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演员,在充当一些“疑难杂句”的翻译时,她也会把两位优秀导演所讨论的东西记录在心里。

然后以演员的视角来进行解读。

比如,在新海诚的推荐下,许鑫看了一遍09年在日本特别火的《深夜食堂》。

一开始他以为是美食电视剧。

跟《中华小当家》差不多。

但实际上看了后,却意外的觉得很有趣。

而在看完后的第二天,大家下午忙完了工作,约着吃晚饭的时候,他和刘一菲就被带到了新宿。

新海诚对东京很熟。

作为漫画家,编剧,导演,他采风时,走遍了东京的大大小小的角落。

而喊许鑫他们过来后,一方面,大家在新宿这边吃了一顿原汁原味的“平民食堂”。

和《深夜食堂》差不多的那种小店。

虽然环境阴仄,但味道确实不差。

而另一方面呢,夜晚的新宿,让许鑫看到了东京的另一面。

几个人就站在一条小路的贩卖机前,看着人来人往的道路,新海诚聊的话题稍显沉重。

诸如“遗失的三十年”,或者是当今日本的就业环境,工作压力等等问题。

作为经历过日本黄金发展期的人,虽然当时的他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但依旧能从他口中听到属于哪个年代的“玄幻神话”。

而在这个背景下,用新海诚的话来讲那就是:

“明知道大的未来是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所以在大家眼中,每一份微小的温暖都弥足珍贵。”

许鑫呢,帮他把话给补全: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电影这些年,在刻画小人物的悲欢喜乐时,如此能够打动人心的主要原因。”

他的话得到了新海诚的认同。

而刘一菲在听到了这话后,却忍不住问道:

“那这是我们两国在电影上的差距么?”

“并不是。”

许鑫摇头:

“用文化的理念来说,咱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句话叫我们的今天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来浇灌的。你从这句话中可以解读出很多的意思。但放到咱们现在的语情之下,集体的前进,势必会有高尚者大无畏的牺牲。

我们的国家在向前,在蒸蒸日上。而在这一段充满荆棘的路途之中,前人的牺牲,我们的牺牲,一切为集体牺牲的人,心中的信念都是希望我们的未来会更好。

或者,可以再片面的理解,先辈们的牺牲,是推着我们这块巨石向山顶而去。在一个光明的未来下,这些高尚者愿意让自己成为垫脚石。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这种平凡人所堆砌、努力的光辉,在太阳之下会被铭记,但更多的是化作来路那如茵的青草。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而这些人所求的,却不是我们忘记,而是大家心中共同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