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真正的补全(第3/4页)

“当然了,我指的错不是说你真的错了。而是你在这件事上过于主观,并且,或多或少的引导了民众的情绪。”

“……啊?”

许鑫这下是真懵了。

这话从何说起?

而张一谋见他不解,继续说道:

“《非诚勿扰》其实就是一部充满了冯晓刚个人风格的商业电影,你对这部电影谈艺术性,出发点就错了。论艺术性,《山楂树》甩他十条街,可你知道为什么你的票房首周只赢了200万,而现在却再次被他反超,并且开始拉开距离了么?”

“……为什么?”

老头说的是实话,虽然他没关注元旦时候电影票房如何,但31号当天,电影的票房是3.12亿。而《非诚勿扰》已经来到了3.4亿。

“因为冯晓刚明白,要拍艺术片,那就拍艺术片。拍商业电影,那就摒弃艺术,完全的进行商业化。说白了,他用商业片,竟然和你打擂台,他赢都是输。而你也是如此,《山楂树》是会被写入影史的电影,你和《非诚勿扰》比,太欺负人了。”

许鑫还是没懂:

“那为什么说我过于主观了?”

“因为你试图把所有电影的比较都从艺术性上出发。”

老头捧着茶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本身就是一种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就像是我说的,你为什么会输?是因为《山楂树》不精彩?还是说《非诚勿扰》好看到天上了?其实都不是。你输,错不在你,而在观众。但不是说观众错了,而是你低估了观众们对于娱乐的需求。”

“……”

在许鑫那忽然皱起来的眉头之中,又长了一岁,对于世界洞悉的更加清楚的老人娓娓道来:

“小许啊,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干涉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放到电影上也是如此。诚然,电影本身需要的是艺术性,需要的是人文价值,需要的是充满思考……但你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思考其实都很累的。你自己难道就没有某些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发呆,或者让一些繁琐之事远离自己,只进行一些最不需要动脑子,或者简单粗暴有趣的娱乐方式的时候?”

“……”

“在电影这方面,商业和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均衡的。如果华语电影市场全都是充满了艺术性的作品,那我只能说这个市场离死不远了。反之也是依然。并且,虽然说是均衡,可实际上,在我心里……三七才是最正常的比例。”

“三成艺术片,七成商业片?”

“没错。”

许鑫的试探询问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我知道你对拍商业片不感兴趣,但别忘记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电影作为一种廉价娱乐方式,你切身处地的想一想,你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和女朋友约定在电影院门口。

你们俩真正想看的,是一场苦大仇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思考、争议、抗争、反叛等等诸多精神传达的电影呢?还是想看一场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哈哈大笑的电影?”

前者,可能你思考电影中的细节,隐喻,人性刻画,比你上班还累呢。但后者你看完就可以忘记在脑后,但最起码,那一两个小时,你觉得很轻松,很舒适,来给自己减压了。这就是商业片为什么会成为主流的基本原因之一。

也是你输了的原因。

都知道《非诚勿扰》评分低,但它里面有葛忧,有你口中夸赞的孙红镭,有王硕那充满个人风格的人生总结……甚至还有个姚辰,以及拧巴的舒琪……但它不仅仅有这些,它还有三亚绝美的风光,还有各种物欲奢华的表象供人们幻想,沉浸。

正确的,不见得是好的。而大家觉得好的,那一定是正确的。

因为追求“好”,是人类的本能嘛。”

“……”

一番言语,让许鑫哑口无言。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只能安静的抽起了烟。

而半根烟抽完,他才问道:

“我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了?”

“嗯,多少能见到点苗头。”

张一谋眼里闪过了一丝如释重负。

显然,弟子自己能意识到,是最好。

他不想打击弟子的积极性,并且也坚定的认为他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

但这个世界有黑就有白,黑白之外还有灰。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物均衡,这才是和谐之道。

而这也是他今天想让许鑫明白的道理。

许鑫呢,在得到了这个答案后,思考了一会儿后,试探性的说道:

“可我也并没有一直追求您说的路……打个比方,就说厂里吧,明年推出的三部电影都是我拍板的,我觉得都是属于商业电影的范畴……”

“我不管他们,我说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