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幕后之手(第3/4页)

而咱们在培训开始,就已经立好了规矩,所有人都在辛辛苦苦的坚守,凭什么她们可以破坏?更何况,剧组又不是没人了。所以,我的意见是,我同意开除。哪怕,她们已经来到了最后阶段,可规矩就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话音落,张维平还没开口,作为制片人以及副导演之一身份的江志强便开口了:

“老赵,话不能这么说。本质上,我们拍的还是电影,而不是什么高考作弊。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别的不提,李欣茹的气质几乎已经可以定下来,她就是最适合‘香兰’的那个人……我们要为电影考虑,也要为观众的受众来考虑。我不赞成开除,李欣茹的表现,相信各位也都看在眼里,她很优秀,我觉得更应该从大局出发。”

作为张维平的左膀右臂,江志强站在制片人角度,说出了一番别人无法反驳的话语。

而他话音刚落,原本按照道理……没啥资格在这开口的张沫直接开口:

“但一个剧组里,导演的威信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这个口子一开,所有人都会觉得张导是个好欺负的人。以后他拿什么来管理演员?大家看到他连一个演员去留的决定权都没有,以后谁还会在乎他?

更何况,香兰不是没有替代人选。李欣茹和白雪都是在伯仲之间。

比起演员,导演的权威才是剧组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我并非是以导演亲属的角度说的,而是站在这部戏的副导演角度来讲。任何剧组,导演的权威都不容置疑。这是导演最基本的权利与保障!”

话音落,“左膀右臂”的史雷勇看了张维平一眼,再次开口:

“话是这么说。但这件事最根本的原因,是出在那个偷溜进来的狗仔身上。要追究责任,这几个女孩也只是受了池鱼之灾。如果不是有人把两件事刻意的联系在一起,她们根本不会被人发现。

导演的权威确实要得到保证,但我也请各位想一想,这部戏,我们花了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多的心血,为的就是找到最适合的演员,而不是去完成什么作战任务。

法不容情,但人有情。

而站在制片人的角度,电影在开拍前出现这种风波,我们只要操作合理,完全可以转化成一种良好的宣传。

甚至,就算不想宣传,我们最先做的,也是要让这场风波赶紧平息下来,没必要再生波澜,这样对大家都不好。所以,我不赞同沫沫你的观点。我觉得……整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四个人的话,就像是开启了正反两方的话匣子。

站张维平的,站张一谋的,或长或短,大家都在发表自己的言论。

而这些人里,唯独以陈启刚为首的中立派,一言不发。

因为这件事本身就和他们没关系。

虽然陈启刚和张一谋是朋友,但他和张维平也是旧相识。

早在2001年,他能拿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台剧版权,就是因为张维平。那时候他还不认识张一谋,一群人都在争《红灯笼》的舞台剧版权,张维平最后给的他。

俩人也有着一层关系。

所以,他其实真的不好开口。

直到……

张维平主动找上了他:

“老陈,你们的意思呢?”

“……”

现在两边僵持不下,所以……很需要一个破局人。

而和两边都有关系的陈启刚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哪怕他不愿意做。

而陈启刚呢,在听到了张维平这话后,扭头看了看身边的人。

见大家同样在看着他,一副“你拿主意你接锅”的模样,他也不意外。

人家都是拿死工资的,犯不上得罪人。

这两边都不好得罪。

只能自己来了。

于是,他轻咳了一声后,略微思考,说道:

“我觉得……就事论事吧。”

本来,当他这句带着点“暧昧”的话一开口,张维平的眼里就出现了一抹喜色。

就事论事,息事宁人,这是他们这一边的决定。

可这股喜悦还来不及完全涌现出来时……

忽然,陈启刚话锋一转:

“如果说之前没约定好,那么还情有可原。可既然大家已经约定好了,并且在其他人都能自觉遵守的情况下,她们却偏偏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被人抓到……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导演的权威也好,电影投资这方面也罢,我觉得抛开这两个观点而言,契约既然已经制定好了,那么自然就要遵守。违背了就要惩罚。这是信用问题……所以,虽然我也很不想看到这样一幕,但事已至此,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当初怎么谈的,现在就怎么执行呗。”

“……”

张维平的脸瞬间僵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