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灵气复苏(第2/3页)

因为《山楂树》的海外市场反响非常好。

目前已经确定的是会在圣诞节当天同时登录法国、意大利、德国三个国家,并且在后面陆续登录欧洲各国。

而《非诚勿扰2》登录的地区,《山楂树》也没落下。

只不过并不上心。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盗版的问题。

盗版泛滥,那些在外国的国人只要想,可以很轻而易举的获得网络上的盗版资源。

这不是个例。

纵观这些年在国外卖的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其实都是华语艺术片。

老外的版权意识,在现阶段要比国人强是肯定的。所以,《非诚勿扰》和《山楂树》根本性的区别就出来了。

《山楂树》在欧亚全面开花,但目标人群是赚外国人的钱。

自己人想看电影,进影院也好,找盗版也罢,对于《山楂树》来讲并不影响。

但《非诚勿扰》不同。

从它排片上映的地方就能看出来,它本质上追求的还是华语市场。

而它的艺术性不足以让老外认可。

这就是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

同时也是一部获得了新人金狮与导演银狮的艺术片,与国内商业片最本质的区别与底气所在。

这部电影,让许鑫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群意大利的“奶奶”粉。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块敲门砖,帮他一脚踢开了欧洲市场。

而薛海峰的话,许鑫却没太接茬。

因为……电影还没上映,谁也不知道票房到底咋样。

他这会儿有更重要的事情:

“李总,薛总,我这次来,其实还有个事情。也是厂里走出来的提议。厂里想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不知道二位有没有兴趣?”

“……”

“……”

这话一出口,薛海峰和李明军的眉头同时皱了起来。

眉头皱的最深的是李明军。

因为他本身就是上影厂旗下最大的投资公司负责人……许鑫这话怎么看,都像是在抢自己生意的样子。

见状,许鑫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

“这个投资不是投资电影,而是投资人。”

一句话打消了李明军的疑虑,但马上更大的疑惑出现了:

“投资人?”

“对,投资……人!”

许鑫顺手一引,指向了刘一菲和林莄新。

刘一菲又一愣。

心说这怎么找上我了?

可薛海峰却似乎明白了什么意思,来了一句:

“许导的意思是说……投资这些演员?”

“对。”

见他懂了,许鑫便笑着说道:

“西影厂、上影厂、银都三家公司控股,让逆风来执行。民营管理还是方便一些嘛。资源太过集中也不太好。老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薛总,你说呢?”

大家都是聪明人。

有些话不用说的特别透,懂的自然就懂。

李明军呢,听明白了。

知道这件事自己没必要掺和。

因为不在红林的业务涵盖范围。

而是作为东家的厂里用来扩展资源的一条路。

薛海峰呢,也听明白了。

并且顺着许鑫的话去琢磨……忽然发现这条路走的很对。

上影厂也好,西影厂也罢,在某些事情的某些层面,颇有些“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味道。

因为是国营,他们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有着天然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有时候这些优势也会成为劣势。

他们比起来民营企业,太过于“冗长”了。

但……此时此刻,这家名为“逆风”的民营企业,却可以联系上三个国营大厂,整合资源,然后以民营的风格把资源下沉到基础市场里面……

让国营厂真正有了和那些公司争夺“种子”的资本。

同时,他们的背景更强大,更牢靠、稳固……

“啪嗒。”

薛海峰点燃了烟,眼神彻底藏进了烟气之中。

这事情……有点意思。

而林莄新呢,大概懂了。

不过不咋在乎。

爱咋咋地呗,反正又不会吃亏。

懒得多想。

唯独刘一菲……

她看着那明明和旁边两条老狐狸差了不少岁数,可给人的感觉却是平起平坐的许鑫……

脑子里开始飞速旋转。

投资人?投资什么人?

许鑫指着我……是让上影厂投资我?

投资我……指的是以后开工作室么?

当意识到这个可能性的瞬间,刘一菲只感觉自己脑子豁然开朗。

西影厂、上影厂、银都三家的公司投资自己?

这……

恍惚间,她嗅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会有演员拒绝么?

这么深厚的背景不提,单说资源,那不是大把大把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忽然,她的瞳孔微微扩大了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