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钢的琴》(第3/5页)

不管啥样的片子,在厂里那边只要自己开口,绝对可以发行。

而院线那边,其他院线不提。

万达自己一句话,影片也绝对能上院线。

对他而言,是一件容易到再不能更容易的事情了。

可影视圈的生态就是如此。

作为一个导演,他在发行与院线方面如入无人之境。

可对于有些导演而言,拉人投资也好,找靠谱的公司发行也罢,那都得求爷爷告奶奶,才能请得动那些发行方、投资方。

至于上院线那就更别提了。

每年全国那么多电影等着排着要和好莱坞抢市场,还要和国内的同行们卷的一塌糊涂。

你这种没啥名气、没啥号召力演员的电影凭啥上来?

虽然不否认电影是靠内容决定一切,但现在院线的风气就是这。

比起内容,大家更看重你电影里有哪个明星参演,这明星有没有号召力。

但这种情况在许鑫面前不存在。

张猛的请求,对他而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前提是……

“片子呢?带来了么?”

“带了带了!”

张猛听到这话,赶紧从旁边的椅子上拿起了公文包,在里面摸出来了一个U盘,一张光碟,还有一套厚厚的资料。

“这是电子版、VCD、还有电影分镜头、剧本……都在这里了。”

显然,他是有备而来。

而许鑫先拿过了那些资料。

剧本他没急着看,而是想看看张猛的分镜头。

然后一张……几个人形轮廓站在山头上面,最中间是一个高耸烟筒的图画映入眼帘。

“……”

他嘴角一抽。

凭心而论,真丑。

是真的丑。

他用脚趾头画的分镜头都要比张猛强。

但分镜头这种东西也是因人而异。

说句现实一点的话,它只需要“导演看得懂”就行了。

大概的翻了几页,他拿起了剧本。

幕1:

一群人在一位老人的白事上面,唱着《三套车》。

才唱了几句,被人打断,嫌弃歌太沉重,怕老人走的慢,要改欢快一点的。

领班的人点头哈腰,满脸谄媚的带领乐队班改成了欢快的歌曲。

(背景:工业冷却水塔)

幕2:……

……

包间里没人说话,一直等到几盘鸡架被端上来,闻到了香味,许鑫才把视线从剧本上挪开了。

剧本他还没看完,但整体的故事走向却明白了。

故事主人公陈佳林,要给自己的女儿小元打造一台钢琴。

整个故事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展开的。

不过……

“剧本是不是略微空洞了一些,我看你好多故事都没用对话台词,背景什么的也没有……这是哪个编剧弄的?”

他放下了剧本,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惑。

“我自编自导的。”

张猛赶紧说道。

许鑫了然。

原来如此……

自己写的本子,故事的基本走向、发生什么情况,以及该在什么环境下拍显然是心里有数了。

所以整个剧本才显得这么“仓促”。

不过,他还是很喜欢这种围绕着一个故事主题展开的传统剧本的。

在学校时,于老师就说过剧本创作的一个核心思路,那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要有所意义。

或者说,导演要明白自己作品里每一个镜头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他也接受一些很抽象的概念被赋予到电影上面。

但心里还是喜欢这种老式剧本风格。

抽象的东西要是运用不好,很容易变成无病呻吟的造作。

于是,他合上了剧本,说道:

“那我把电影今晚拿回去看看?先看看质量如何。发行工作的话厂里肯定没问题,但一切还是得看电影如何。如果电影没问题的话,我这次回去后,刚好要回厂里,张导到时候跟我一起去厂里就行,如何?”

张猛神色一喜,赶紧点点头:

“好的好的,没有问题!”

说着,他试探性的问道:

“那……许导,西影厂的发行,一般比例是……”

“跟其他公司一样,具体看宣发费用而定,到时候你可以自己衡量。不过我这边能给你的保证就是只要电影没问题,厂里接了发行的活,就一定保证你能上万达院线。”

这话乍一看是废话,毕竟发行公司都接你的活了,怎么可能上不了院线。

但实际情况真就是如此。

影视圈的发行公司大小不计其数。

大部分所谓的发行,其实是在卖给一些在线平台。

以前还好,小公司还能靠碟片市场来维持。但现在随着网络的兴起,他们就只能转网站发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