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无双,一定要幸福(第2/5页)

他其实特别想把身子探出去往上瞅瞅……但问题是万一刚探出头,人家那边正拉丝呢,他这脾气保不齐得当场跳下去,直接砸进黄浦江才能洗干净……

所以他只能支棱着耳朵在那听……

“今晚……这吧?我们好……赏……景。”

“……呀。那……去开……酒。”

“哈~我……浇……锁骨……”

“你坏……了。”

断断续续的声音听的许鑫鸡皮疙瘩全炸起来了。

妈……妈耶!

他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锁骨。

特么这地方也能喝酒?

然后他脑子里就幻想出了有个老爷们拼命嘬自己锁骨的模样。

忽然他胃就开始不舒服了。

不行。

我要吐了。

他二话不说掉头就走,回到了房间里后,用最小的动静直接关死了阳台的推拉门。

看着天花板,他脸色一阵变换……

得。

爷换个屋吧。

……

“你确定?”

“废话!我自己的耳朵!我亲耳听到的!俩老爷们!啊啊啊啊啊!我和你说……我昨晚做了一晚上的噩梦,梦见一群老爷们要嘬我的骨头!啊啊啊!媳妇你快救救我!”

“……”

早上起来,挂着俩黑眼圈的许鑫在那唉声叹气。

可杨蜜那边却乐了:

“嘿嘿……不知道那个男的帅不帅。要是帅的话……还挺刺激的!”

“……”

“咔嚓~”一声动静,出去买早餐的苏萌回来了。

被自己媳妇一句话弄的无言以对的他没好气的说道:

“就这吧,挂了。”

嘟嘟。

电话挂断。

“许哥,吃饭了。”

“……你自己吃吧,我没啥胃口。”

“啊?”

拎着两盒刚出炉的生煎包,苏萌一脸疑惑。

不是您老人家要吃生煎的吗?

……

最后,实在是没什么胃口的许鑫喝了点粥草草了事。

接着俩人便一起出门了。

按照导航上输入的地址,俩人来到了老城区的三阳南货店。

这边人多,许鑫戴上了口罩,拨通了闫大忠的电话。

“闫导,我到三阳南货店门口了,你在哪?”

“这呢这呢。”

他身后传来了闫大忠的声音。

“许导。”

“闫导。”

打了个招呼,许鑫看着这家规模真不小的店铺里面……其实都不用看。

他就站在门口,里面那种咸味就一个劲的往外涌,顺着口罩钻进了他的鼻腔。

“这地方挺出名吧?”

“嗯,许导之前不是经常去南洋百货么?这边比那边历史还悠久。”

作为魔都本地人,闫大忠手里还举着个相机,眼里浮现出了淡淡的感慨:

“小时候可是只有过年才能来一次……然后每年来的时候都要排队,直接从里面排到外面。就为了买些火腿酱鸭这些,过年的时候吃……味道可真香啊。”

这次俩人就是来考察这地方的。

《舌尖》如今已经进入到了实地取景的阶段,整个摄制组都开始按照拍摄计划全国各地的跑。

而江浙一带的盐帮菜(非川渝盐帮)、杭帮菜、本帮菜,乃至淮扬菜这些都是绕不开的。

闫大忠作为魔都本地人,对老魔都的味道有着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

刚好,许鑫在魔都,便约着一起踩踩点。

这些年魔都变化的太快太快,有好多老味道都消失或者凋零了。

甚至一些老饭店做的菜味道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

闫大忠对于魔都这边的主题就是“儿时的味道”。

而这个三洋南货店就是他重点推荐的三个地方之一。

“走吧,去瞧瞧。说起来家里也好久没吃金华火腿了。要是好的话,买两条回去。”

“哈哈,那许导可就放心买吧。我昨天都来一趟了,刚买了一条回家~”

三人有说有笑的走进了百货店开始逛。

其实《舌尖》整个菜品文化创意讨论组,在制定方向时,儿时的味道是最大的仰仗。

就比如许鑫也是如此。

他推荐的陕西味道,不是西安那边的诸多面食。

而是正儿八经的陕北特色。

黄馍馍。

小时候吃怎么吃怎么觉得喇嗓子。

可去年带着小少妇回家过年,在嚯嚯了几天村里的鸡鸭鹅狗鸟后,实在闲出屁的杨蜜也吃够了羊肉面,就让许鑫带她找那些他小时候吃过的好吃的。

结果令人无语的是,整个神木,许鑫儿时记忆里那些味道最多也就找齐了一半。

而俩人在麟州大道那边的菜市场里,买到了现在真的不多见的黄馍馍。

刚出锅,还热乎着。

杨蜜是第一次吃,许鑫是好久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