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大问题!(第3/5页)

甚至,在删减了一切不必要的脆弱剧情后,它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相当相当单线程的“一镜到底”。

没什么值得挖的东西。

陪酒女和小男孩是在一个楼里的邻居,某天,小孩找到了陪酒女,希望能做一笔交易。

孩子给了陪酒女五百块钱,让她假装自己一天的妈妈。

她要穿着以前孩子妈妈留下的衣服,去送孩子上学。

要陪孩子开家长会。

然后在家长会上面还遇到了昨夜一起来喝酒娱乐消遣的客户。

结果在学校的时候,陪酒女不尊重这场交易,正开家长会的时候有个客户打电话给她,今晚要来订台,她就立刻走出了教室开始和客户沟通。

小男孩的同桌在操场上说小男孩:你妈妈是个陪酒女。

俩孩子打了起来。

结果被叫到了老师办公室,一个是陪酒女,一个是喊陪酒的客户。

俩人谁脸上也不光彩。

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了。

回去的路上,孩子对陪酒女坦白,告诉她:“其实我妈妈不是忙,她只是不会再回来了。”

接着俩人分别后,陪酒女在自己的包里看到了一封小男孩在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的妈妈”里面,写的对她的印象。

原来小孩子早就把她当成了妈妈,因为她笑起来就像是冬天的太阳。

每次小男孩都在默默留意她,看着她自己煮面,看着她抽烟,每天到睡觉的时间里只有听到了她的高跟鞋踩踏的声音,才能放心的睡得着。

最后陪酒女崩溃哭泣在喧闹的夜总会厕所里面。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

剧本在改动之后,没有再强行赋予两个人过多的纽带。

也没有去点名到底俩人的命运改变了没有。

可以说这故事的所有剧情,都是为了最后那2分钟的时间所服务的。

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

而因为故事的“普通”,所以许鑫采用的是最朴素的拍摄手法。

拍摄陪酒女时,采用大量手持镜头,通过那种轻微的晃动表达出她的颠沛流离。而拍小孩的时候,则是中近景的固定架拍。

同时每个人的服装也都用了心思。

小男孩的服装校服虽然朴素,但选景处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彩色与破旧。

而陪酒女的衣着虽然光鲜,可她的衣服上却总是会出现诸如亮片掉落,或者是哪里有瑕疵的款式。

这一次,他把所有关于主角的侧面描述,都放到了镜头最不起眼的位置里。

也不打算营造任何气氛。

甚至不打算让镜头有过多的炫技成分。

就一个剧本拍完,结束收工。

作为电影节的开幕短片,他不打算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对于好多新人导演来讲,有些太难驾驭了。

那么多复杂技巧,他们如果掌握不住,那么就会变成那没画成虎的犬狗。

不适合新人去用。

所以,他展示的是一种很朴素的拍摄手法。

让大家看到,哪怕不用寄托任何精神内核,只是平平无奇拍摄一个故事,只要你的基本功足够扎实,知道怎么讲明白、讲好一个故事,那仍然可以诞生出一部很好的作品。

而看着镜头里的刘一菲,许鑫微微点点头。

嗯,还行……

至少在自己这,通过妆容、打扮,以及那种带着点憨态的醉意,让他暂时忘记了“神仙姐姐”的固定套路。

从这方面来讲,也算是成功了。

……

“呼……”

站在卫生间的门口,张娇深呼吸了一口气。

再一次从脑子里过了几遍自己要说的台词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她开始放松精神。

“刘一菲是陪酒女刘一菲是陪酒女刘一菲是陪酒女她是我朋友她是我朋友她是我朋友正常朋友聊天正常朋友聊天正常朋友聊天……”

“三次法则”开始在心中流淌。

就如同自我暗示和催眠那样,让她暂时甩开所有的包袱。

蜜姐说过,起步阶段不要去区分什么体验派还是方法派。能把一个角色诠释成功、合格、达到导演的要求就可以了。

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三阶段才是真正去钻研演技的时候。

而建立在第二第三阶段的一切前提,是自己能顺顺利利的完成第一阶段的内容,并且有着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自己不会饿死……

虽然这话挺现实的,但从群演一路走过来的张娇自然知道,这是蜜姐的宝贵经验之一。

而她自己没敢去奢求太多。

什么碾压蜜姐或者干掉刘一菲之类的……

不敢想。

一步一步来……

先从小角色做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