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礁石(第4/5页)

“想上星,是你的想法,还是蜜蜜的?”

“要说想法,那我俩肯定是商量着来的。但……《好声音》这么火,她的意思肯定是想获得更高的知名度……”

“嗯,这倒正常。”

田双河应了一声,等许鑫帮自己点燃了烟后,却问道:

“蜜蜜那边的想法我多少能理解,这也没外人,我就说说我的意见。”

“您说。”

许鑫坐直了腰杆。

“小许,江山还没定,现在说分家,太早了。”

田双河微微摇了摇头:

“就算西影上星了,手里握着《好声音》、包括后续一系列或许可能会开的节目,又或者是某些电视剧之类的……就算它能大火,但电视剧集团的地域性很强。而咱们和陕台就算打断了骨头,也还连着筋呢。对不对?”

许鑫一愣……

“您的意思是……”

“你不觉得,咱们台现在放的那个《仙剑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

“……”

许鑫想了想,说道:

“您的意思是……咱们台可以在某些方面,成为一个幕后推动者?”

“拍出一部剧,自己台先放。反响好,陕台上星。第一,咱们有试错的机会。第二,更多的年轻演员可以得到锻炼。第三……也是我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保持我们的风格。当着外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咱们是在说空话,套话。可是,小许,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时,我说过什么吧?”

望着许鑫,田双河的眼里是一抹……清晰无比的光芒。

“咱们国家的电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家都说东北是长子,可就电影而言,咱们才是大儿子。这个圈子越来越商业化了,没人会和钱过不去。可如果大家到时候拍的东西都是为了钱……那时候估计也就离没落不远了。

老厂长的荣誉摆满了一面墙,轮到了我,在我后面这堵墙上没铺满奖杯之前,钱……够用,要比多到花不完,可却被人骂忘本、戳着我的后脊梁骨说我把西影厂带歪了要重要的多……”

听到这话的瞬间,许鑫皱起了眉头。

到不是说不满。

而是觉得……

“您这想法……有点违背市场规律的意思。”

“当然。大家都在伸手捞钱的时候,装清高反倒会被人瞧不起。”

田双河笑了笑:

“可是,要是连西北文化的根都丢了……就像是你一样。你的家庭条件摆在这,如果拍电影拍到你感觉到无聊、枯燥的时候,你还会继续做下去么?”

“……”

许鑫陷入了思索。

“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兄弟齐心才是对的。现在不都讲究整合资源么?

终究,这是一个圈子。圈子里有人擅长做电影,有人擅长演电视剧,有人想为这片热土去纪录一些东西,也有人想为这一整片黄土地去做一些什么。

天朝电影是从咱们这走出去的,这是根,根不能断了。

更何况……你也要明白,终究,陕台和咱们台一样,都是整个文化圈的一个窗口,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推广媒介。就算咱们做的再好,收视率再怎么高,多出名多怎么样……人家首先提起咱们台,想到的都会是咱们厂。

但陕台不同,看到它,人家想到的是咱们省、咱的根。

所以,回去和蜜蜜说一声,接下来的发力点,是寻求陕文化的推广,我们需要门面,也需要团结,更需要的是推动一个圈子与文化的回归。

有些东西,对于她,对于你,要比钱更重要。想要成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她也是公司老板啦,眼光得方长远一些。”

他的一番言语,让许鑫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

抽丝剥茧,一点点的想清楚。

其实田双河这番话的核心观点很简单。

那就是“以文化立足”。

不去学京圈,地位至上。

不去学沪圈,资本为王。

甚至和整个娱乐圈都有些割裂。

西北圈还是想走文化立足的道路。

因为这是西影厂,或者说西北电影文化的根。

这话乍一听……有点格格不入。

或者说清高。

你清高,你了不起的那种清高。

但……别人怎么想,许鑫不知道。可从他这里,却生不出半点恶感来。

因为他从田双河的话语里,看到了他作为掌门人,作为西影厂的老人,陪伴着这座厂经历了辉煌、落寞再到如今重铸辉煌……他心中的热血始终没有凉过。

“天朝的电影,从这里走出。”

这是厂里的口号。

它不是空话,不是套话,而是真真正正,被这些老辈电影人在坚持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