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满级大佬虐菜杀鸡(第2/5页)

“好的。”

于是,等了大概半个小时,许鑫就见到了这三位把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文学奖拿到手软的当代优秀作家们。

其实说实话,如果让许鑫在这三个作家里面排一排自己喜欢的名次,第一个他最喜欢的,就是格斐。

因为格斐的小说读起来总能带给他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气质。

和于华那种喜欢短句,并且词汇朴实不同。格斐的书,字里行间那种华美、准确、细腻的结构,非常符合他的胃口。

并且通过阅读,他能感受的出来,对方的写作习惯应该和自己拍电影的习惯差不多,都是从心里找出一个大框架,有头有尾的定下基调后,然后有一条不紊的把每一条线进行延展,从而选出最好的那一段衔接结构,抓过来放到书里。

他的书,读起来很优雅。

而要说观感最一般的,是刘振云。

倒不是说他在是一名优秀作家的同时,多么多么有商人头脑。

也不是他和京圈有着怎样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是许鑫对王晶花说的那样。

燕京文学艺术对于整个天朝开放之后的年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那种……略带点反讽意味的讥诮,在许鑫自己生活在燕京,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后,总觉得有一种逗贫的既视感。

他扪心自问,自己并不是一个话特别少的人。

但话也不多。

朋友之间吹牛打屁不提,平常的日常交流中,他喜欢的是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哪怕是说“官话”,也喜欢浅显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可刘振云那种逗贫的讽刺幽默,他有些接受不来。

书,肯定是好书。

但风格他真不太适应。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叫“老舍”。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

自己的不适应却不能否定别人的优秀。

刘振云的书,如果喜欢那种反讽风格的读者,读起来肯定会异常畅快。

毕竟有人读书就喜欢《福尔摩斯》,可有的人偏偏喜欢《第一次亲密接触》。

无非是受众不同罢了。

而四个人似乎相约好了,一起过来的。

张导和他们都很熟,来到了家里后,几个人也没问那两台摄影机要干嘛。

等来到了这边后,陈启刚就不用介绍了,和许鑫笑呵呵的打了个招呼。而对于其他三个人,张一谋便指着许鑫和张沫:

“让俩孩子也跟着听听。”

没介绍许鑫。

但言语里已经表明了一层关系。

而许鑫也客客气气的喊了声“老师好”后,看了一眼桌子上堆放的资料,转身走去了客厅茶几下面,摸出了两个烟灰缸。

充当起了助手。

张沫想帮忙,但许鑫对她摆摆手。

接着在旁边开始烧水。

顺带又从茶叶柜子里翻了翻,找出了一盒茉莉花茶。

来家里谈事,肯定不跟茶舍一样,又是茶艺又是茶道那么文雅。

家里聊,讲究的是畅所欲言。

而这时候他要是盯着别人的杯子,见茶杯空了就赶紧倒茶,茶水没了就赶紧烧水的……那也别听别人怎么聊剧本了。

干脆应聘来当佣人吧。

所以,耐冲耐泡的茉莉花茶是首选,也更符合燕京人的口味。

水烧上,玻璃壶里投下了一把茉莉花茶,又拿出了杯子。

全部弄好后,张一谋那边和四个人也寒暄完了。

进入正题的第一句:

“书都看完了没?感觉怎么样?”

“一般般。”

陈启刚率先开口了。

而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三个人的赞同。

“确实挺一般的。”

这是刘振云的话。

“我认为这个小说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是严连科的话。

而最后的格斐想了想,说道:

“其实要按照类型来看,它确实是一部小说。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本书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它的很多时候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那么来。某些篇章上,前脚静秋刚和老三分别,后脚就是一句话吧时间带过。比方说:静秋回到了城里后,很久没见过老三……然后马上就转到了和老三的再次重逢……”

“就特别跳跃。”

刘振云接了一句:

“整体的故事结构太单一了。而且……我觉得它有点像是……网络小说。就‘静秋’这个人,是个男人见到她都喜欢。老三喜欢,张队长家的那个孩子看到她也喜欢。她的同学喜欢……男人见到她好像随时随地的都在发情一样。”

接着他的话,严连科也点点头:

“故事单薄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一本书看完一遍,除了开头和结局,总要有一些东西……不管是作者想表达的,还是说值得我们思考、反思的内容,至少要有一些能被我们记得。但……这本书我通篇读完后,就不提故事情节罢,单说文字,那些特别有分量,值得我记得、思考的对话,描写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