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当街刺杀皇子乃是重罪, 这若是让贼人轻而易举地得逞了,使团里所有的官员都得跟着遭殃,谢见君离着七皇子最近, 想都没想地侧身张开双臂, 像老母鸡护崽似的护住了他。

朝着二人飞来的石块被常知衍手中的长枪击穿, 重重砸落在地上。

突发变故, 长街上一时间人仰马翻, 乌泱泱的乱在一团。

好在前来护驾的士兵们都是精挑细选, 训练有素的精兵,短暂的慌乱后,便将贼子牢牢钳制住,押送至睿王殿下面前。

“他日将士们椎锋陷陈,宁死也要守住边境, 不肯向蛮夷倒戈卸甲,如今为君者却枉顾百姓性命, 拱手而降, 熹和要亡了!要亡了!”这等大不敬之话从贼人口中呼出, 连在场的谢见君都禁不住蹙眉, 他们此行北上是与西戎商谈互市通商,如何就成了拱手而降?这传得哪门子谣言?

他下意识地看向身侧的七皇子,小少年脸色煞白,似是受了惊吓, 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前冒了薄薄一层细汗,“殿下?”

七皇子听着动静, 歪头望了过来,眼眸中的骇意还未褪去, 连身下的马感受到不安的情绪,都跟着焦躁起来,他还未来得及开口,常知衍已然过来跟前,稳住了马,“微臣失职,令睿王殿下受惊了,还请殿下降罪!”

“孤无碍。”七皇子摆摆手,一个翻身从马背上跳下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方才意图拿石块行刺的贼人面前,“你是谁?为何要行刺孤?还语出不逊?”

那贼人被结结实实地按在肮脏泥泞的地上,梗着脖子一个劲儿地扬声高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愣着作甚?还不快将他的嘴堵上,这等污言秽语,岂不是要污了殿下的耳朵!”宋县令赶忙冲着身后的衙役下令。

贼人口中被衙役们塞了绢帛,再不能言半个字,偏又动弹不得,拼命扭着身躯挣扎,眸中赤裸裸的恨意几乎要将面前的七皇子淹没。

“睿王殿下...”宋锦战战兢兢地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此人乃是黄杨县一个疯子,今日恐是人多犯了疯病,冒犯了殿下,下官这就命人将他押送大牢!”

“区区一句犯了疯病,便想将行刺亲王此等重罪遮掩过去?”谢见君将七皇子护在身后,冷声斥责道,并非是他锱铢必较,这贼人说话条理清晰,出口成章,还会引经据典,何止是一个疯子所为?

宋锦面露难色,他支支吾吾好半天,像是要给这疯子求情,“大抵是听从了旁的传言,一时受了刺激....”

似是怕谢见君不信这说辞,他叹了口气,“不瞒睿王殿下和诸位大人,此疯子名为黄向文,也曾是心怀抱负的童生老爷,两岁就能识字,五岁能作诗,因家中贫困,十五岁才得名师教诲,又因家中老爹过世,不得不守孝三年,十八岁才得以考县试,曾是我们黄杨县鼎鼎有名的奇才,只可惜天妒英才,去府城考试时,家中老母和妻子被闯入城中的西戎军掳走了,找回来时只有两具残缺的尸首,他守着棺椁一夜白头,后来就疯了....”

“若非你们这些当官的贪生怕死,贪婪慵鄙,不敢与蛮夷一战,我等又怎会平白受此劫难?黄老爷的亲眷又怎会被糟蹋?”人群中忽而站出一人。

有前车之鉴,众人纷纷警惕起来,护驾的士兵们接连亮出腰间长刀,时刻准备着将闹事者绳之于法。

“你们身居上京,吃穿不愁,如何能体谅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被西戎迫害的痛苦?”

“西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今舔着脸来求和,我朝身为万乘之国,居然会这般没骨气,向蛮夷低头!”

“黄老爷说得没错,你们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枉顾我们的死活!”

......

眼见着相继站出来附和黄向文的百姓越来越多,七皇子有些无措。他原以为百姓一朝知晓他们此番不远万里,前来边境与西戎议和,定然会高兴得不得了,毕竟幼时开蒙便听先生教诲“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可当下见此情形,他心中不免泛起怀疑,不打仗了,莫非不是一件好事儿吗?

谢见君倒是听明白的,边境的百姓们常年活在战争中,最盼着的当然是不打仗,但不打仗的前提下,应是安居乐业地生活,而不是提心吊胆地得过且过,时不时忍受着西戎等蛮夷的抢掠侵扰。

他俯身到七皇子耳边低语了几句。

“这样可以吗?”七皇子听完,禁不住讶然,得谢见君首肯后,他抿了抿唇,看向被士兵们拦在外围的百姓,一脸正色道:“孤此次前来黄杨县,的确是与西戎议和。”

话音刚落,人群中意料之中地骚动起来,百姓们一时被仇恨冲昏了脑袋,纷纷叫嚷着想要扑上来。

“诸位冷静。”七皇子挥挥手,继续说道,“此番议和,并不意味着要向蛮夷妄尘而拜,父皇感念百姓深受战事殃及之苦,特地派孤同西戎王商议在边境开设互市....这所谓‘互市’,便是与其通商做买卖,若一朝洽谈顺利,今后大伙儿就可以将自家的茶叶,丝绸,蔬果粮食卖给西戎的商人用以赚取银钱,待冬日苦寒,也可以买西戎的牛羊皮毛等物御寒,此乃百利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