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转日散班后, 谢见君刚从宫中出来,就见李大河驾着马车,已经等在了宫门口。

他定了定神, 攀上马车后, 瞧着车厢里昌多恭恭敬敬地冲他行礼, 便转身对着李大河, 压低声音道:“大河叔, 咱们先不回家, 绕两条街去先生那里。”

李大河得令,驱赶着马车,在上京城里转悠了两圈,停在尚书府外。

“昌多,你先在这儿等着, 呆会儿我着人来唤你...”

谢见君掀开门帘,正欲下马车, 回头看小哥儿紧攥着怀中的那份田契, 一脸的惴惴不安, 他不放心, 趁着给他整衣襟的功夫,又安抚了一句,“昌多,别害怕, 没事。”

昌多用力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谢见君此举是为了给他爹娘的死讨个公道,遂无论等下会发生什么事, 他都不会退缩的。

谢见君拍拍他的肩膀,方才下车。

等尚书府小厮通报没二刻钟, 秦师爷便亲自迎了出来。

“小谢大人,尚书大人正在后书房等您,请随我来。”

“劳烦秦师爷带路。”谢见君作揖行礼,跟着入府门。

后书房内,

师文宣刚用过晚膳,这会儿正坐在案桌前习字,听着门开的动静,调笑着打趣道:“见君,为师难得见你散班不回家守着你的小夫郎,好端端的,跑我这儿来作甚?”

谢见君没整那些弯弯绕绕,开门见山地直说道:“先生,学生此番过来,实则有事想要求于您..”

“哦?”师文宣微微抬首,“可是为了那个你捡回家的小哥儿?”

“是”谢见君应声,将昨夜从昌多那儿听来的话,同师文宣说道了说道。

师文宣听完,一时没接话。

半晌,

他抿了口茶,缓缓道:“若只是个小小的强征土地的地主,你不会求到我这会儿了来,怎么?是京兆府尹不给你面子?还是说,这里面有你动不了的人?”

谢见君心底一凛,暗道这师文宣果真是聪明,他还未说到最要紧的地方,就已经被猜透了心思。

他默默地咽了下口水,谨慎开口:“先生,您所猜没错,正是京兆府尹…”

师文宣一怔,忽而坐直了身板,凑近他跟前,面带疑虑道:“你说这土地兼并一事儿,连京兆府尹也牵涉其中?”

谢见君艰难点头,“眼下依照着那小哥儿的说辞,是这样没错...但学生尚未去求证过,还不知小哥儿所说是否属实。”

师文宣脸色眼见着凝重起来,“不能只听小哥儿一面之词,你得有证据,这空口污蔑朝廷三品官员,可是重罪,见君,你可当真是不要命了!”

“先生,那孩子手里有田契。”谢见君将自己听来的实情,不加一字半语地娓娓道来,“学生看过这份田契,只是田契并不能证明,京兆府尹在强征土地这件事上也占了份,学生是听孩子说,他曾在家乡镇子上的茶馆里,见过地主和京兆府尹混在一起谈事儿。”

师文宣意味深长地扫了他一眼,“见君呐,你可知,这京兆府尹是谁的人吗?”

谢见君一颤,忙躬身,“学生不知,还请先生明示。”

“哎,你这孩子,眼睛不要总是放在下面的百姓身上,也得往上看看,那京兆府尹,是三皇子手底下的人,你要弹劾京兆府尹,那不就是在打三皇子的脸吗?这硬骨头,你就非得啃?”

书房内霎时陷入了安静,连稍稍粗重的呼吸声,都被无限制地放大。

谢见君垂眸不应话。

师文宣也不催促他,须臾后,继续问道,“现在,你还要再接着管这个事儿吗?”

谢见君挺直肩背,不卑不亢地正色道:“先生曾教导过学生,‘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妾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为又次也’,如此,官场才能有清平气象,百姓亦能安居乐业。”

“行了,为师拗不过你。”师文宣早知谢见君心中答案,现下见他如自己所想这般坚持本心,一时不免有些欣慰,“你把那孩子留下,余下的事儿,就别再插手了,把自己摘出去,莫因为这点事儿,在朝中树敌!”

听此,谢见君悬在半空中的心蓦然落了一大半,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无权势所依,想要赤手空拳地给昌多讨公道,可谓是寸步难行,此番求到师文宣跟前来,便是想请他出面帮忙,如今师文宣肯应下此事,他心里满是拳拳感激之情。

“学生谢先生体恤,只是学生还有一事儿相求,这孩子的家中长辈都已经过世,将来我想带他回府中安置,还望先生...”

他话说一半,师文宣了然,“你放心,我会派人去他村里探查实情,若非必要,不会让一个孩子出面作证...还有,他爹娘那边,你也不用再去忙活了,小心引人耳目,我自会让秦师爷去接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