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2页)

崇文帝赐酒三甲,而后便先行离开了琼林苑。他年事已高,精神头不济,已是许久都不曾参加这样的宴席了。

————

圣上一走,琼林宴这才真正热闹起来。

谢见君打眼看着面前这翡翠蒸锅里,丰腴珍贵的驼峰炙,手执筷子浅尝了一口,驼峰肉炙烤得鲜嫩干香,不闻腥腻,一瞧就是费了心思。

但等不及他再尝尝别的,一波又一波的新科进士前来敬酒,他不得不起身相迎,三两盏下肚,便觉得眼前天旋地转,苦于自己酒量浅薄,且来人都推脱不得,正进退两难之时,秦师爷蓦然出现,婉转地替他挡了酒,众人一见这人是跟着吏部尚书前来赴宴的随从,想来定是其心腹,便纷纷借故离开。

秦师爷上前托住身子都有些踉跄的谢见君,招来小喜子递上一盏温热的解酒汤,“小谢状元,您先醒醒酒,大人正请您过去一趟呢。”。

谢见君接过解酒汤一饮而尽,待神思稍稍清醒些,才整了整衣襟,跟在他身后,往师文宣所坐之处去。

只人刚到,就见季宴礼也被小厮两面搀扶着送了过来,瞧着醉眼朦胧,酒酣耳热。

他可被逮着灌了不少,除此回敬那些登科进士,还要应对知晓他是礼部尚书季东林之子,意图攀附的低品阶官员,以及看在探花郎的身份上,欲要结亲的达官贵族。

这一来二往,推杯换盏,就醉成了这幅模样,秦师爷三盏解酒汤灌下去,他兀自坐在椅子上怔怔出神,谢见君伸出两根手指在他面前晃了晃,眼睛连眨都不眨。

师文宣无法,招招手,“见君,你先随我过来,让这小子在这儿休息一会儿...”。他原是想在京中旧友面前,显摆显摆自己的两位学生,满朝文武,论谁家门下的弟子,也赶不及这般争气,能同时出一位状元和一位探花郎。

眼下听着众人连连恭维,他这脸颊上满是笑意,顺势就将谢见君推至面前,同好友们细细介绍起来,骄傲之意溢于言表。

谢见君晓得师文宣此举,是想带他结交朝中重臣以及显赫贵族,好为将来攀蟾折桂的青云路拓展开人脉,故而没得辜负师长的栽培之心,即便是不胜酒力,也强撑着与其觥筹交错。

酒过三巡,兴起之时,新进士们还结伴到慈恩寺内大雁塔下,题下了自己的名字,有兴致者当即便赋诗一首,此呼彼应,好不热闹。

散宴后,谢见君被秦师爷搀扶上了马车。

两日后,众进士入宫授官。

新科进士多为翰林官职,一甲状元谢见君受封为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一职,榜眼陆伯言以及探花季宴礼则为正七品编修,这入翰林便算是踏进了内阁一条腿,虽官职不高,但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下来,可为内阁铺路。

二三甲进士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

授官后,到真正上任,又得要再等上数月,其间可回在乡省亲,亦可以外出踏青。

季东林原是要带季宴礼,回老家祭拜先辈,修缮祖坟,想当年,他也不过就是个二甲进士,如今自己这好大儿却一举拿下了一甲探花之位,这些时日,打听婚配之事的官员们几乎要踏平了尚书府。

可谁知,这府上门还没进去,季宴礼却先行带着季子彧连夜启程,回了衢州,什么尚书之子,全都抛之脑后,他只想告慰娘亲的在天之灵。

谢见君亦是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带云胡和满崽出去转转,然后再回一趟福水村,这些年忙着准备科举考试,一直不得闲空,现下可算能放松一二了。

之所以最后落地的点儿放在福水村,一来,他想回去感谢许褚当年的知遇之恩,若无他当年脱口而出的那句话和近三年的教导,自己的科举之路定不会这般顺遂,二是,他打算带着满崽,再回去祭拜一下芸娘和谢三,这次之后,至少是致仕前,恐不会再回去福水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