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可见是真的累了。(第2/5页)

这个问题一问出口,在场众人都愣住了。

崔云霆见他们呆住,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才说:“我是觉得没必要强求。”

以前的崔云霆总是要争强好胜,现在却反而没了那么偏激的性子。

这对于崔云昭来说,似乎是大好事。

崔云霆看着哥哥姐姐们,神情不由有些落寞。

“父亲过世的时候我还小,什么都不懂,可我也知道父亲是气死的。”

“因为朝廷不认可,因为抱负无处伸展,便自己把自己气得抑郁而终,多不值当啊?”

他们姐弟三人的年少悲惨,全因父亲撒手人寰。

“做不成官就做不成,家里富足安逸,几代人也享用不尽,何必非要更上一层楼?”

崔云霆的声音很稚嫩,语气里却满都是困惑。

“这一次回伏鹿考试,我认识了许多贫困的考生,那些兄长们家境贫寒,读书的同时不仅要帮家里做活,还要做抄些算账的活计,日子都这么苦了,可他们却都是斗志昂扬的。”

考科举,有的并非为了飞黄腾达。

这是一条漫长的艰难的道路,在如今的世道之下,哪怕是进士及第,哪怕金榜题名,最后可能也会死在乱世之下。

更不用说考试一关比一关难,能考中乡试,对于没有任何家事和靠山的普通书生来说,已经是祖坟冒青烟,往后的事情想都不敢想。

如今苛捐杂税已经算轻,可对于百姓来说却还是沉重负担。

朝廷要养大批的军队,要时刻提防北边的厉戎,要防着内部的藩镇,税银就永远也低不了。

崔云霆还带有童稚的嗓音在厅堂回荡。

“有的兄长,为的就是给家里省些税银,只要乡试考中,就不用再承担那沉重的赋税了。”

什么保家卫国,什么胸怀天下,什么为民谋福祉。

都是衣食无忧的人,才会有的抱负。

以前崔云霆被困在崔氏里,看到的都是世家大族的生活,看到的都是衣着绫罗绸缎的读书人。

他们或许是这里面最有理想的人,可却也是官场上最不懂民生的人。

而真正懂得民生,知道如何去改变世情的读书人,大多都没有那么高的抱负和觉悟。

他们甚至没有机会去改变这一切。

即便他们已经是普通百姓仰望的存在,在这些达官显贵面前依旧不值一提。

他们读不起书院,得不到更好的教导,秋闱和春闱就如同一座大山,无论如何也跨越不过去了。

所以,放弃反而是更好的。

对他们来说,一家人都好好活着,吃饱穿暖,才最重要。

若寒窗苦读十余年最后家里人依旧朝不保夕,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拖累全家,那还读什么书呢?

崔云霆这一次认识了许多人,知道了很多事,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也结交了不少好兄弟。

一场考试,并非崔云霆遇到的难题,反而让他独自成长起来。

从那个偏执的少年郎,慢慢长成可以看得见天下,看得到民生的男子汉。

崔云霆看着众人,他最后说:“我不懂他们为何要死要活的,他们已经比很多人都要过得好了,生下来就没吃过一天苦,还要这样寻死觅活,我都觉的不齿。”

最后两个字,他很艰难才说出口。

因为寻死觅活的人之中,也有他的父亲。

崔云昭很欣慰。

但她也依旧担忧。

崔云霆虽然能看到世情,却也依旧偏颇,似乎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非黑即白。

因为父亲的过世,因为父母离去之后他遭遇的种种,让他从骨子里厌恶父亲这样的人。

这样只关心自己的抱负,只想著名留青史的文臣,是崔云霆如今最厌恶的人。

崔云昭叹了口气,她刚想开口,有些冰冷的双手就被霍檀握住了。

她抬起眼眸看到了霍檀沉静的眼。

无论遇到什么事,霍檀从来不慌张,他就如同院落中的参天大树,明明自己也是初生的新枝,却坚定立在那里,为人遮风挡雨。

霍檀对崔云昭摇了摇头,然后才抬眸看向崔云霆。

他在崔云岚和崔云霆面前,从来都是和气的姐夫,但是此刻他的目光却严厉起来。

“霆郎,你这样想是错误的。”

“是,许多出身寒苦的读书人确实考到乡试就放弃了,可那并非他们所愿,不过是世情所迫罢了。诸如岳父或者慕容彬这样的肱股之臣,为国为民忧心,为抱负不能伸展而痛苦,同样也是世情所迫,两方都没有错。”

崔云霆愣了一下,他看向霍檀,只能看到他眼眸中一望无际的深海。

那海是那样的深,那样广,却没有一丝风浪,平静得让人心惊。

“每个人走的道路,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作为晚辈,作为因为父亲过世而命途坎坷的孩子们来说,我们不能抱怨他们的抱负是错误的,但我们可以控诉他们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