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新见,伏鹿。(第3/5页)

同日,长安渠正式开工疏通。

因要交接军务,郭子谦给了众人两月时间,要求在三月底前搬至博陵。

这几道军令一下,整个博陵都为之一震。

此时,崔云昭已经送走了三堂叔一家,也把弟弟妹妹平安送到了伏鹿,留在博陵的,只有他们一家人。

此军令一出,不仅吕继明府上热闹非凡,就连冯朗和霍檀府上也是人流涌动,客人如织。

崔云昭一边见客待客,一边还要安排搬家事宜,忙得脚不沾地。

同前世一样,吕继明这一次也很大方,赏赐了霍檀一栋三重院落的大宅。

崔云昭先安排夏妈妈和孙掌柜去伏鹿,安置家具,收拾宅院和庭院,另外安排博陵的商铺和田地,把博陵等地的总管一职安排给了琳琅绸缎庄的郑掌柜。

之后一个月,霍氏一家都忙忙碌碌。

一晃神,就到了三月春暖花开时。

河道疏通三成,伏鹿的宅子也已经收拾妥当,霍檀特地选了一个大晴天,带着一家人坐上了前往伏鹿的马车。

他是最先搬到伏鹿的军官。

崔云昭跟霍檀同坐马车上,夫妻两个一起看着博陵熟悉的风景。

崔云昭的眼眸里有着不舍,也有着对外来的期盼。

“再见,博陵。”

霍檀握住她的手,轻声淡笑:“新见,伏鹿。”

马车行驶两个多时辰,在中午时分抵达了伏鹿西城门。

相比古朴的博陵,有数条河道穿行府城之间的伏鹿更显繁荣。

青墙高耸,城楼威武,城中的彩楼欢门高大漂亮,带来一片春意盎然。

古城繁华,热闹非凡。

身穿统一藏蓝色巡防军军服的长行们在城墙上列队,手执长枪来回巡逻,让人心里踏实。

高大的城门外还有翁城,进出城的关卡多了一道。

霍檀身上的腰牌已经更换为伏鹿兵马营指挥,故而他一到瓮城之外,就有守城的巡

防军出来相迎。

封铎的兵马都撤走,吕继明的兵马却要迁来伏鹿。

伏鹿巡防军队将很有眼色,知道霍檀如今炙手可热,态度十分热络。

“霍指挥,贵府邸在城东凤里巷三号,您的队伍跟着长行走就是,他会带您去往府邸。”

霍檀同他拱手见礼,说了一声多谢,另外让宿明木上前,登记自家所有人的户牒。

他们这一家子浩浩荡荡,但来得快,办得也很快,不过一刻,前面的闸门便打开,放行了。

崔云昭掀起车帘,看向外面的风景。

霍檀换了马,骑在踏风身上,跟随马车一起往前走。

那位引路的长行一看就很圆滑,亦步亦趋跟在霍檀身边,对他讲解伏鹿的地貌。

未来伏鹿时,霍檀和崔云昭已经研究过伏鹿的堪舆图了,此刻见了实景,在熟悉中又有些新奇。

伏鹿这边的建筑都比博陵要大,更威武一些,一看便是百年城池。

从西城门进城,一路顺着青云路和青云溪,走到头左转就是凤里巷。

从名字上听,就知凤里巷住的都是达官显贵。

伏鹿的百年世家苏家就在这条巷子里,位置比较靠后,是凤里巷六号。

吕继明赐给霍檀的凤里巷三号,以前是另外一名武官的住处,如今已经撤回天雄。

马车很快就来到霍府门前。

夏妈妈、平叔和孙总管站在门口,笑吟吟看着一家人。

霍檀下了马,先扶着崔云昭下来,夫妻两个再一起去请顾老太太和林绣姑。

等一家人都下了马车,仰头看着这高大的门楣,都有些恍惚。

引路的长行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调转马头离开,把这条安静的巷子留给一家人。

林绣姑很久都没有坐两个多时辰的马车了,下车的时候腰酸腿疼,可当她看到霍府两个字的时候,整个人顿时精神起来。

这两个字,已经许久没在家中的门楣上看到了。

林绣姑忍不住上前两步,仰头仔细看那两个字。

“这两个字,写的真好。”林绣姑的声音,第一次柔软了下来。

顾老太太也看到了这两个字。

她神情有些复杂,先在门楣上看了一眼,才看向站在门口的霍檀。

最终,老太太低下头,什么都没有说。

夏妈妈上了前来,对霍檀和崔云昭道:“九爷,九娘子,家里已经打扫干净,咱们进去看看?其他少爷小姐也好选住处。”

家里大,能住的地方就多,夏妈妈跟孙掌柜把所有的地方都收拾出来,这样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霍檀笑了一下,他握住崔云昭的手,带着她一步跨过门槛。

“夏妈妈,孙总管,还有平叔,这几日有劳了。”

几人都笑了一下,平叔依旧守在门口,没有跟着众人一起进入。

这一处宅院是三重院。

最前面是假山小花园和迎客的迎客堂,右边是马厩,左边是客房,一切都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