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3/5页)

议论声越发高涨,犹如滔天的洪水巨浪,朝着粥棚砸来。

下一刻,又一道嗓音喊:“我肚子疼,我肚子疼。”

瞬间,流民们惊叫起来。

哭喊声,叫嚷声不绝于耳,有的人神情激动,狰狞地冲向了粥棚,似乎立即就想要把这些害人的恶鬼绞杀。

不过几句话,就把那些麻木的人扭转成了疯鬼。

崔云昭猛地抬起头,她越过人群,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高大的男人。

男人正平静看着她。

下一刻,似乎是注意到了崔云昭的目光。

男人忽然勾起了唇角。

对她隔空说了一句话。

“想活还是想死?”

崔云昭眼睛很好,一眼就看懂了这句话。

她面色一沉,当即就明白,对方今日是有备而来,并且以煽动流民为手段,想要从中牟利。

无论他想要什么,其心歹毒让人生厌。

流民们已经流离失所,只能在寒冬腊月里住在窝棚中,他们今日能有一口粥食,还要等旁人发善心。

日子过得真是不易。

那汉子为了自己的私欲,就这样煽动众人情绪,若是那些流民都不敢来吃粥了,岂不是要饿死更多人?

这一刻,崔云昭难得动了怒。

可现在情势逼人,流民们忍饥挨饿多日,又都经历了家破人亡,早就已经不堪重负,现在被人这么以煽动,就什么都来不及想了。

巨大的怨气瞬间在人群里蔓延开来,让他们一步一步,开始往粥棚前聚集。

有的人开始叫嚷着:“你们到底是什么居心。”

另外还有人喊:“是不是博陵府衙要杀了我们?”

愤怒的叫嚷和质问,已经带动了所有人的情绪。

崔云昭深深吸了口气,她不顾孙掌柜的反对,直接站到了凳子上,居高临下看着这一群饱受摧残的人们。

她沉了一口气,然后才大声道:“都安静!”

这三个字让她说得掷地有声,虽然声线依旧单薄,没有叫嚷的人群那么壮大,可她身上那种临危不乱的态度,还是让最前面的几个人闭了嘴。

崔云昭见有效果,便立即道:“都听我说!”

她见那煽动人心的男人已经来到了倒地女人的身边,便没有让孙掌柜去救她,反而目光炯炯,一一扫过在场众人。

不知道为什么,她这般笃定平静的态度,反而让大家安静了下来。

没有人再叫嚷了。

他们仿佛被人点醒了一般,正迷茫站在人群中,都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崔云昭深吸口气,继续大声道:“我出身博陵崔氏,是博陵崔氏嫡次女。”

这话一说出口,有的人就惊呼出声。

博陵崔氏是百年世家,曾经出过那么多匡扶国祚的朝臣,出过那么多贤臣名相,即便他们没有多少见识,也知道博陵崔氏。

而此刻,给他们施粥的人居然是博陵的崔氏女。

只有一瞬间,他们几乎就要信任崔云昭了。

博陵崔氏这个巨大的荣耀之下,是数百年来崔氏子弟孜孜不倦的努力,是一代又一代的先祖们呕心沥血,才换来了今日的一切。

崔云昭短短几个字,就让形势逆转。

崔云昭看那高大的男人要继续煽动,便立即开口:“我如今已经成亲,嫁与博陵军使霍檀,霍军使的名声,武平的百姓应当也听过。”

这一次去武平剿逆,霍檀是头功,他的名声自然有人听过。

果然,下面立即有人议论。

崔云昭紧接着说:“我之所以会来施粥,正是因为夫君征战归来,同我说武平有许多流民,我看天寒地冻,大雪封门,不忍心你们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特地让家中的粮铺筹集粮米,过来施粥。”

“我出身博陵崔氏,又嫁与军户,因何会害人性命?”

“这么多粮食,可不可惜?”

崔云昭一字一句,清晰明了地把自己施粥的原因都阐述清楚。

有的流民已经在博陵北城门外待了几月,甚至见过霍檀,闻言便叫嚷:“霍军使是个好人,脾气很好的。”

这年月,大凡无关都脾气暴躁,打打杀杀从不在意,霍檀在这些人里简直算是儒将了。

尤其是对待流民,他偶尔见到难处还会帮上一把,名声是极好的。

有崔氏在前,霍檀在后,崔云昭的话一下子就让人信服了。

于是,流民中有人就说了话:“这大冷天,好心人来施粥,怎么可能害人呢。”

“就是的,刚才本来都要排到我了,现在又要重新排,这不是坑人吗?”

崔云昭说话干脆利落,直接就说大家想听的,一句废话都没有,不过三两句话,就把情势逆转过来。

闹事的男人一看这场面,脸色更阴沉,他确实没想到一个小娘们口舌能如此厉害,却也不想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