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马车疾驰, 寒风呼啸。

到了冬日,博陵城一日比一日冷,家家户户都烧起了薰笼, 让屋子里暖和起来。

就连出门,梨青也细心地准备了暖笼, 让她放在怀里驱寒。

崔云昭感受着怀里的温暖,感受着夏妈妈的温柔,很快就安稳下来。

她的那颗心, 似乎也跟着平静了。

车帘放下, 崔云昭没有继续去看窗外的霍檀。

她仿佛长不大的孩子,正依偎着长辈撒娇。

夏妈妈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声音温柔:“小姐, 若是因为姑爷, 那你就直接同他说。”

“夫妻之间, 最要紧的就是不能隐瞒, ”夏妈妈说道, “秘密多了, 日子就越来越难,遇到什么难事, 你就直接同姑爷说, 姑爷瞧着也是光明磊落的男儿, 不会隐瞒小姐的。”

夏妈妈以为她看到了同霍檀有关的事,才有此一言。

崔云昭低低应了一声,没再言语。

马车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若是以前的崔云昭, 大抵会难过许久, 但今时不同往日, 崔云昭早就不是过去的她了。

也不过就一盏茶的工夫,崔云昭就收拾好了自己的情绪,从夏妈妈怀中起身。

她脸上没有泪,唇角也带着笑,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我没事了。”

夏妈妈松了口气:“小姐没事就好。”

两个人说着话,就来到了白鹤书院门前。

白鹤书院开门教学,每日都有人在,所以不用提前知会,随时可来请学问道。

崔云昭下了马车的时候,守门的门房还误会了:“娘子是过来报女学的?”

崔云昭摇摇头,笑道:“我是来请见山长的,劳烦通传一声。”

门房问了她姓氏,听说她姓崔,也没有好奇张望,让崔云昭进里面的客室略等,然后就匆匆进去了。

大约一刻之后,门房就来请人。

崔云昭跟着他一路往里面行去,一路上,绕过假山竹林,能看到隐约的山房和教室。

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处传出,那是孩童稚嫩的嗓音。

门房见崔云昭很专注,便笑着说:“那是启蒙班的小弟子,一般都是跟读。”

崔云昭见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便夸赞:“还是白鹤书院好。”

很快,门房就领着她去了最里面的书斋。

门房敲了敲门,崔云昭便应声而入。

里面,一位四十几许的美须长者正在写字。

等他把手里那一卷大字写完,才抬头看向崔云昭。

许多年未见,崔云昭从稚嫩孩童长成风华正茂的少女,模样同少时已有天翻地覆的差别。

但她的那双明亮的眸子一如往昔,倒是让朱少鹤一下子就想起来她是谁。

“世侄女?”

“几年未见已经长得这般大了。”

朱少鹤忙放下笔,转身出了书桌,请崔云昭到茶桌前说话。

“这几年书院事情繁多,少有登门,倒是有些生疏了。”

朱少鹤如此一言。

其实并非他事务繁多,只是不愿意同崔序这样的虚伪小人打交道,故而便不怎么登崔氏高门。

崔云昭心里自是清楚,她笑笑,说:“几年不见,如今见世叔朗月清风,踔厉风发,侄女心中大安。”

朱少鹤同她父亲早年是至交好友,多有来往,崔云昭也见过他许多回,自然了解这位世叔的秉性。

故而崔云昭没有多说客套话,直接说:“世叔,今侄女婆家小叔想要进书院读书,不知有什么章程?”

朱少鹤倒是感叹了一句。

“如今你也嫁人了,斯人已去,岁月如梭啊。”

崔云昭知他怀念父亲,便也跟着端起杯中茶,遥遥一敬。

朱少鹤倒也没有一直伤感,吃了一杯茶后,就重新恢复了平静。

他问了问霍成朴的情况,听她说学生有些少言,性胆小,便捋了捋长须道:“那便让他跟着二班来读,那边的学生同他年岁相仿,因早年没有启蒙,所以到了七八岁上才来开蒙,他也能跟得上。”

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凡俗出身。

崔云昭立即欣喜道:“多谢世叔。”

朱少鹤却摆了摆手:“你选了我这里送小叔来读,可见是对白鹤书院的认可,还是我要感谢你。”

叔侄两个说了会儿话,朱少鹤才问:“你成婚仓促,崔氏并未给我发请帖,我只隐约听你世兄说过几句,道你嫁给的是博陵城中的军户子?姓甚名谁,为人如何?”

说到这里,朱少鹤的表情显然有些凝重。

崔云昭安静坐在那,听到他这般问,倒是没有埋怨,只说:“正是,夫婿名叫霍檀,如今在吕将军麾下当差,官拜军使,颇有些名气。”

朱少鹤倒是有些意外:“竟是霍军使?”

崔云昭也很意外:“世叔竟是认识夫君不成?”

朱少鹤又捋了捋长须,表情渐渐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