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2页)

虽说小苏迟身边有好几个嬷嬷,更有任乳娘悉心照顾看,但在这个一场风寒就能夺走人性命的时代,想要将一个孩子平平安安养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特别是任乳娘知晓小苏迟的身份,难免会将小苏迟看的娇贵。

但孩子越是养的娇贵,则越容易出问题。

但凡天气好时,史宛就会将小苏迟带到了花园去玩,每天小苏迟户外活动基本上保证在两个时辰以上。

下雨下雪时,史宛也会将小苏迟带出去溜一圈。

至于吃食方面,史宛就更注意了,讲究饮食均衡合理,多吃肉菜奶。

用史宛的话说,只有多吃多动多蹦蹦跳跳多接触阳光,小孩子才能壮实的像小牛犊子一样。

在史宛的悉心抚养下,小苏迟果真壮实的像小牛犊子。

但这份功劳,史宛可不敢一个人应下:“你这话说的未免太高看我了些,迟哥儿养的这样好,全家上下谁都有功劳。”

“爹娘六哥六嫂他们就不说了,就连迈哥儿几个也将他当成了宝贝疙瘩,并未一味纵容他,而是想方设法让他这棵小树苗茁壮成长。”

“我想啊,迟哥儿以后定能高高兴兴,平平安安长大的。”

苏辙是毫不怀疑。

等着他吃完冰碗准备去书房时,小苏迟已跟在苏迈身后屁颠屁颠去玩弹弓了。

苏辙一到书房,就马不停蹄看起折子来。

湖北湖南一带已开始施行变法,效果虽不错,但最开始还是会遇上很多问题的。

比如,老百姓打从心底里对变法的排斥。

比如,王安石等人故意派人使坏。

又比如,变法时遇上问题要及时改进。

……

苏辙忙的是一个头两个大,好在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当然,让苏辙头疼的问题远非这一个,还有群臣奏请官家早日立下太子。

甚至连属于他这一派的不少官员都纷纷劝他,请他帮着劝劝官家。

这不,苏辙折子还没看完,就听说司马光来了。

司马光如今并不负责朝中琐事,但官家并未允许他辞官,只命他编纂史书,他在朝中是威望依旧,对朝中大事小事都知道的清楚。

苏辙连忙叫元宝请他进来。

司马光本就才学出众,醉心诗书,如今专心于此,倒比从前在朝堂上时精神抖擞了些许:“……其实今日我登门是受人所托,有要事找你商量的。”

苏辙略一沉吟,就道:“可是受范镇范大人所托?”

司马光早就见识过他的聪明,如今是一点不意外,颔首道:“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没错,我正是受范大人所托,想请你帮着劝劝官家,请官家早日立储。”

说起范镇,连他都觉得这个小老头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我原是劝他一起来的,可他却说他并不赞同变法,只怕他来了你并不会听他的,索性就不来了。”

“可一码归一码,两件事根本就不可混为一谈,你根本不是小气之人,哪里会计较这些?”

苏辙哭笑不得,只觉得范镇范大人真是个可爱且又别扭的小老头:“范大人未免将我想的太小气了些。”

“不过您与众人想的一样,都觉得巨鹿郡公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想必您也知道,巨鹿郡公最近与王安石有些来往的……”

司马光苦笑一声,道:“子由,难道你觉得一干郡公中还有比巨鹿郡公更合适的人选吗?”

“巨鹿郡公好歹从前都是被当成继承人培养的,比起赵允熙等人来还是强上些许的。”

“自小皇子不好之后,一干郡王郡公因太子之位是你争我斗,小动作不断,纷纷拉拢群臣,以至于朝堂之上臣心不稳,如此以来,官员无心朝政……”

他看着苏辙的眼睛,正色道:“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你虽比我年轻许多,却也聪明很多,该知道这件事是当务之急。”

“至于巨鹿郡公与王安石有所来往一事,自小皇子病后,巨鹿郡公就成了热灶,谁不想凑几分热闹?”

这是大实话。

站在他的角度上来看,变法一事重要,储君一事也重要:“我知你与巨鹿郡公之间恩怨颇深,可是子由啊,为官为臣者,凡事不能只顾自己一己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