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程氏光是想想这等画面, 就吓得直皱眉头。

苏辙适时上前,道:“娘,辞官也好, 回朝也好, 如今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不会有事的。”

“真的?”程氏将信将疑。

苏辙颔首:“自然是千真万确。”

程氏这才没有说话,只长长叹了口气。

有些话她没说, 她就巴不得苏辙能够安全健康呆在家中, 最好能多多生几个胖娃娃,如今苏轼与苏八娘都儿女双全,这叫她如何不急?

苏辙并不知程氏的心思。

翌日一早。

他如从前一样早早起身, 打算上朝。

只是他走出苏家大门,瞧见这般阵仗却是惊呆了。

簇拥在苏家门口的老百姓足足有数百人,一个个笑的比过年还开心,一开口就道:“今日我们一起来送苏大人上朝呢!”

“对, 我们给苏大人壮壮势,免得叫有些小人以为咱们苏大人是好欺负的!”

“原先我还以为官家老糊涂了, 没想到官家眼睛却是好得很,没放过苏大人这颗明珠……”

苏辙心里很是感动。

毕竟那些老百姓们说了, 也就时间匆忙,知晓这件事的人不多,不然前来送他上朝的人会更多。

苏辙忙道:“多谢各位, 不必大费周章……”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声湮灭。

一个个老百姓直说来都来了, 总不能将他们赶回去吧?

这次, 苏辙说什么他们都不肯离开。

苏辙怕耽误上朝的时辰,便只能先往皇宫的方向赶。

因老百姓都是步行。

他自是不好坐轿子, 便也靠双足走去上朝。

一路上,老百姓们对他是千叮咛万嘱咐,说的他心里暖烘烘的。

有些老百姓见他们这般阵仗,不免好奇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问不知道,一问之后也跟着凑热闹起来。

等着苏辙行至宫门口,跟在他身后的老百姓足足有三百余人之多,声势浩大,引得经过之人纷纷驻足相看,更是评头论足。

苏辙转身,看向老百姓们,扬声道:“多谢各位了,还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会当个好官的。”

众人更是齐齐鼓掌,连声称好。

等着苏辙步入金銮殿。

王安石等人已到了。

先前苏辙与王安石之间隔着三四个人,如今却径直站在了王安石身后。

王安石听到议论声,知晓苏辙来了,头也未回,冷声道:“苏大人好大的架子啊,我听说那些老百姓为了苏大人连官家都敢骂,我劝苏大人还是小心些,免得引火上身。”

“官家就算脾气再好,却也是一国之君,容不得一个臣子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

“多谢王大人提醒。”苏辙能感受到不少官员的眼神都落在他们身上,但他却是一点不在意,含笑道:“原来这些话王大人也知道,下官还以为王大人不知道呢!”

“君臣君臣,先有君,再有臣。”

“下官希望王大人能谨记这句话。”

他笑了笑:“不过今日那些老百姓送下官上朝时,下官好像还看到了王大人的轿子。”

“下官还见到王大人掀开帘子看了好一会儿,脸色更是难看到了极点,不知王大人可是嫉妒?”

毕竟王安石在老百姓中的风评可不算好。

王安石再次冷笑一声,正欲开口说话时,官家就已经走了出来。

王安石话到了嘴边只能咽了下去。

官家当众给足了苏辙面子,不仅再次重申将苏辙封为正二品的参知政事,更道苏辙这次之所以愿意回朝,是他三请四邀的缘故。

官家更是扬声道:“……虽说苏大人年轻,但自古英雄出少年,苏大人沉稳有为,有此英才,是我朝之幸。”

众人连声应是。

官家又道:“至于变法一事,先前河南河北一带已采取王大人之策,朕昨日思量再三,决心湖北湖南一带采取苏大人变法之策,过些日子再做决断。”

众人是面面相觑。

王安石站在最前头,脸色是晦暗不明。

他原以为自己仍是一呼百应,官家这话一出,很快就有大臣上前纳谏。

可他等啊等,一直等到早朝散了,也无人敢多说一个字。

想想也是。

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官员皆在从五品之上,又有几个人是傻子?明知官家态度明确,又有几个人会往枪口上撞?

王安石气的几欲呕血。

一下朝,原先对苏辙唯恐避之不及的大臣们纷纷凑上前恭贺苏辙,相较之下,从前的香饽饽王安石就成了冷灶。

一回去,王安石就气的将整个书房都砸了。

无一门客敢上前相劝。

后来还是王雱赶来,劝道:“父亲您这是做什么?从前您不是教导我要我多跟着苏辙学学吗?苏辙能韬光养晦几个月,您也能的。”

“尚未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