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2/2页)

“六哥,谢谢你。”苏辙心里很是感动,但这一点不影响他拒绝苏轼继续为杏花楼捣鼓新菜。

苏轼:……

时间过的极快。

一转眼又到了盛夏。

苏辙一开始对王安石是小心提防,却发现王安石并没有什么动作。

可即便这般,他悬着的一颗心仍没有放下来,甚至比从前还要小心谨慎,唯恐王安石在憋什么狠招数。

很快。

苏辙就意识到王安石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这日。

苏辙刚从府衙回来,就瞧见了满脸喜色的程氏:“八郎,好消息,过几日八娘要来汴京!”

“说起来,你为八娘与你八姐夫准备的院子,他们还一次都没住过呢!”

“这次他们前来汴京,也不知能住几日……”

苏辙笑着道:“是吗?这真是太好了,也不知道八姐姐的几个孩子会不会来。”

“我已经好几年没看到他们,不知他们如今长什么样子,若在大街上遇上,只怕根本不认识。”

苏轼也是高兴得很:“好啊,八姐姐他们提前没有送信过来,大概也是想给咱们一个惊喜!”

程氏兴高采烈带着女使去替苏八娘收拾院子。

苏轼则笑着打趣起陈太初来:“……我原以为八姐夫是个不解风情的人,没想到也舍得放下公务陪着八姐姐来汴京。”

苏辙面上却是一脸严肃。

苏轼看着他,道:“八郎,你这是怎么了?”

“这件事可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苏辙点点头,低声道:“六哥,你想,八姐夫如今是齐州知州,不过而立之年的知州在大宋并不常见。”

“因出身微寒的关系,八姐夫当起差来一向兢兢业业,怎会突然来汴京?”

“对啊,若是提前计较好的,这等高兴之事,以八姐姐的性子,怎会忍得住不告诉我们?”苏轼也很快想明白这件事不对劲的地方:“除非是事出突然,八姐姐来不及告诉我们。”

他迟疑道:“八郎,你说这件事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背后之人到底是谁,是不言而喻。

苏辙却比他沉稳许多,沉吟开口道:“等着八姐姐他们回来之后问问看他们便能知道其中内情,也不急在这一时。”

“六哥,如今事情尚未定论,你莫要在爹娘跟前走漏了风声。”

苏轼直道自己有分寸。

话虽如此。

但他向来是个藏不住心思的,接下来几日都是愁眉苦脸。

也幸好程氏等人都沉浸在苏八娘即将回来的喜悦中,并没有留意到苏轼的不对劲。

三日之后。

苏辙一大早就起身,陪着程氏等人候在门口。

程氏是望眼欲穿,忍不住道:“八娘他们怎么还没到?莫不是路上出了什么岔子?”

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约莫过了一刻钟的时间。

三辆马车这才缓缓停在苏家门口。

陈太初扶着苏八娘下了马车。

几年的时间未见,苏八娘面上并未见老态,倒是丰腴了不少,刚看到程氏等人顿时就红了眼眶:“爹!”

“娘!”

“六弟弟!”

“八弟弟!”

苏洵还稍微镇定点,程氏还未开口眼泪就落了下来:“八娘!”

母女两人哭成一团。

就连王弗等人也是伤感不已,跟着抹眼泪。

苏辙瞧见她们哭成这样,担心她们受不住,连忙招呼着苏八娘的几个孩子上前见程氏等人。

这四个孩子中最大的已有十来岁,最小的才三岁,一字排开,像模像样的给程氏等人问安。

其中最小的孩子叫陈念安,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

她搂着程氏的颈脖,奶声奶气道:“外祖母别哭,当心哭坏了眼睛。”

“娘说啦,女孩子家家哭鼻子不好看的。”

程氏这才破涕为笑。

一行人说说笑笑进了院子。

原本苏辙就对这事儿觉得有些不对,如今瞧见姐夫陈太初面上虽带着笑,但笑容并未触及眼底,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靠近陈太初身侧,低声道:“八姐夫,这次你们为何会突然来汴京?”

“可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若是有什么事,你与我说上一说,兴许我能为你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