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4页)

这话说的官家有些晃神。

更有几分震撼。

他也是有兄弟手足的,小时候也是一起玩闹长大,但这等情谊比起皇位来却是不值一提。

官家道:“朕听欧阳大人说起过,说你笃定你兄长是被冤枉的,你可有证据?”

苏辙点了点头:“微臣自然是有的。”

“人的字迹虽难以临摹,但若是只有几个字,却并不能看出端倪,更何况还是写在木材上,更难辨真假。”

“微臣手上有与兄长的书信来往,足足有两百多封。”

“其中不乏有兄长对于官家的评价,若是官家想看,微臣稍后会命人送进宫来。”

将近两百多封的信?

官家惊呆了。

他认真算了算,苏轼前去凤翔府当差也不过两年的时间,七百日左右而已,敢情他们兄弟之间平均每三日就写一封信?

写信也就算了,苏辙还将苏轼给他写的每一封信都完好保存着?

别说他没想到。

这等事,换成谁,谁都想不到。

官家道:“既然你手中有证据,为何不早点呈上来?”

“因微臣知道,官家定会还六哥一个清白。”苏辙心里却想,这等关键性的证据自然要等着最后的时候拿出来啊,这样才能给濮安懿王和梁适重重一击。

官家瞧见他如此笃定的眼神,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接话。

他愣了愣,便吩咐内侍将这些书信都取回来。

两个时辰后。

苏轼写给苏辙的信都取了过来。

足足有一大箱子,由两个内侍抬进来的。

官家当即就差人将梁适与范镇喊了过来,指着这一大箱子书信道:“……派人好好查看一番,看这些信中有没有提及朕或对朕有大不敬的言辞。”

梁适与范镇都惊呆了。

回过神来的范镇更是扫了苏辙一眼,没好气道:“你说你也是的,手上既有证据,怎么不早点拿出来?”

梁适很快也反应过来,忙道:“还请官家明察,臣怀疑这些证据之所以久久没能提交,是不是伪证!”

“苏辙与苏轼同乃亲兄弟,苏辙能够临摹苏轼字迹,也是很正常之事。”

苏辙含笑道:“梁大人这话还是挺有意思的,您口口声声说这些证据是下官伪造,为何没有怀疑当初木材上的字迹也是旁人伪造呢?”

“下官六哥乃少年榜眼,不说有多聪明,却也不是个蠢的,如何会在木材上题那些大逆不道之字?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吗?”

范镇也跟着接话道:“梁大人这话有失偏颇啊,这么大一箱子信,区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伪造出来?”

“别说伪造,就连苏轼本人前来,只怕没有三两个月时间也是写不出来的。”

“况且这些日子苏辙只告假过一次,哪里来的时间伪造罪证?”

梁适一怔。

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官家看到这一幕,心里大概已有数。

这件案子看似是证据确凿,但仔细去查去想,却是错漏频出:“朕看这些信就交由梁大人与范大人去审好了,一封封的仔细查,万万不可有遗漏。”

梁适与范镇齐齐应是。

因这些信笺很是珍贵,极易被销毁,所以两人皆选出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审,不光如此,他们审查时还有专人轮班盯梢,盯梢之人足足有数十人,就怕有人暗中动手脚。

梁适选的是章衡。

一开始,章衡是信心百倍。

他也是才高八斗之人,知晓文字这种东西是最好大做文章的,但凡涉及到官家之处,他大肆曲解一番,就不信找不出苏轼的错处。

到时候兴许还能将苏辙也牵扯进去!

可很快,章衡就发现自己天真。

真的太天真。

苏轼一封封信宛如裹脚布,是又臭又长,信中全是些废话。

信中说起他与程之才的坏话,他也就认了,还说起凤翔府的天气,美食,说起自己这几日心情不甚美丽,甚至连刚出生的苏迈一天拉几次屎尿都提起。

苏轼这是吃饱了没事干?

接下来的每一天,章衡觉得自己是度日如年。

他好不容易发现了其中信中说起官家,却是苏轼问苏辙进宫,官家可有赏赐什么好吃的给苏辙,更说宫中佳肴味道应该比杏花楼更甚,叮嘱苏辙若官家留他在宫中吃饭,要苏辙多吃点。

章衡:……

好家伙。

寻常人书信来往,说的都是些朝中大事。

但苏轼提起最多的都是美食,没一件要紧的。

章衡等人不眠不休看了大半个月,才将所有的信都看完,但凡涉及到官家的信全部择了出来,更是将其中内容誊抄出来。

当这些证据送到官家跟前时,官家刚看几页,就忍不住道:“难不成这凤翔府真一点好吃的都没有?惹得苏轼怨念竟这样深?”

他又看了几页,却笑道:“没想到朕在苏轼心中,竟是个长相俊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