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4页)

他不像苏轼,一贯不大喜欢吃甜食的。

但如今却觉得这盘樱桃煎吃起来味道不错。

他思来想去,想到了牛乳和黄糖。

黄糖并没有寻常糖甜腻,再加上牛乳,应该比起曹皇后宫中过的樱桃煎差的是八九不离十。

他回去之后,就写了方子差元宝送去杏花楼。

元宝前脚刚出去,后脚宫中的赏赐就下来了。

这次是曹皇后赏赐东西下来的。

她出手极阔绰,赏给史宛十匹缎子,十匹绸子,十匹纱,更是一柄玉如意和若干首饰。

惊的苏家上下所有人都合不拢嘴,苏洵更是道:“……我听说皇后娘娘简朴异常,这,这是怎么一回事?”

苏辙自不好说实话,有些话说了会惹得家人担心。

他很快去见了王巩一趟,将这件事说给王巩听了,王巩便说命人注意着濮安懿王一家的动静。

曹皇后也不甘示弱,很快有所动作。

她频发约见赵允熙之妻宋氏,无异于对众人释放了信号,她这个皇后与曹家所有人是属意于赵允熙的。

赵允熙没几日也来了苏家一趟。

苏辙瞧见这位郡公时是微微一愣,这人与他想象中并不一样。

这人不如巨鹿郡公相貌英俊,甚至有几分丑陋,走在人群中很不显眼。

赵允熙先前就已听妻子说起苏辙,知晓这人与自己是一派的,寒暄几句后便开门见山道:“……从前我就时常听人说起过苏大人,可想着我不过落魄勋贵,苏大人乃得官家看重的青年才俊,所以并无来往。”

“今日之所以前来是因皇后娘娘与内子说你聪明过人,若我有什么事多与你商量一二。”

苏辙直道:“郡公谬赞了。”

赵允熙之前拥护王安石变法,曾几次听王安石说起过苏辙,是知晓他的本事的:“我听说皇后娘娘说官家如今已打算立赵宗实为太子,不知苏大人可有良策?”

赵宗实。

正是巨鹿郡公的名字。

苏辙想了想,道:“以不变应万变。”

“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皇后娘娘的意见,官家还是要听一听的,有皇后娘娘在,想必立太子的圣旨一时半会也不会对外宣扬。”

“濮安懿王想必在官家身边安插了眼线,见圣旨迟迟不下,自是心急如焚。”

“还请郡公这些日子闲来无事多去官家跟前露露脸……”

“你的意思是,叫濮安懿王等人坐立不安?”赵允熙很快反应过来。

苏辙点点头:“没错。”

“人一着急就会错漏百出,如今我们什么都不必做,只要等着濮安懿王露出马脚来就好。”

赵允熙认真想了又想,觉得以濮安懿王的个性,真不一定坐的住。

接下来,他每天闲来没事就往官家跟前凑。

今日,他得了什么好吃的给官家送一份去。

明日,他看书时遇上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跑去请教官家一二。

后日,他看到集市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也给官家买了一份。

……

官家是个好脾气的,虽觉得赵允熙进宫的次数过于频繁,但也不过委婉提点一二。

可架不住赵允熙装作听不懂的样子。

官家自不会板着脸不准这侄儿进宫。

日子就这样一日日过着。

濮安懿王的心呐,那叫七上八下的。

苏辙每日的生活依旧是三点一线,府衙,家中,杏花楼。

好在没几个月,苏轼就在信中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自己升官啦!

苏辙从他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出他的高兴,从前的苏轼是签判,如今因他到凤翔府几年,对凤翔府的情况很是了解,赵、希亮几次上书朝廷,奏请将他擢升为通判。

很快朝廷的文书就下来了。

虽说通判与签判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与性质却是大不一样。

通判也是从六品的官儿,与知州共同管理地方上的事务,职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等事务,还能监督和向朝廷举荐本州官员,如果知州不规矩,还能奏明朝廷。

苏辙见他连升几级,也是高兴得很,信中话里话外的意思皆是要他不必妄自菲薄,虽说他之所以能几级连跳与凤翔府无人可用有关系,但更是与他的才能密不可分。

最后,苏辙更是老生常谈,劝他多收敛收敛自己的性子,说话做事之前多为妻儿想一想。

一时间。

苏辙与苏轼这兄弟两人在汴京可谓名声大噪。

就连存心打压苏辙的濮安懿王都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

巨鹿郡公即便远在外地,却不止一次写信回来与濮安懿王说,要濮安懿王多拉拢拉拢苏辙,更说苏辙父子三人不容小觑,劝濮安懿王莫要为了灵寿县主闹得满盘皆输。

濮安懿王仔细一想,正是这个理儿。

谁知他刚派人去打听打听苏辙的喜好,就听说了一个噩耗——苏辙已与赵允熙等人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