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4页)

“凤翔府除了肉夹馍出名,还有千层油酥饼味道也很好,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很酥,我原想着带些来给你尝一尝,可是那酥饼放两天就皮了。”

“还有葫芦头,八郎,你可知道这葫芦头是什么东西?用的是猪下水做的,我第一次听说这东西很是嫌弃,可后来尝过一次,却是一发不可收拾……”

说来说去,他感兴趣的都是吃食,连他的儿子苏迈都得往后靠一靠。

苏辙笑着听他说话,时不时笑着接上两句,觉得很是幸福。

兄弟两人说了足足两个时辰的话,若非元宝来说又到了用晚饭的时候,他们两人还能继续说下去。

因苏轼一家归来,晚饭仍是丰盛。

苏轼边吃边陪着程氏与苏洵说话,气氛是其乐融融。

有了孙儿,程氏对苏轼,王弗就不怎么稀罕,即便苏迈睡着,她嘴里念叨的也多是苏迈,更是忍不住对苏辙与史宛道:“……瞧瞧迈哥儿多可爱,说起来你们成亲也有些时日了,得加把劲才是。”

“从小六郎与八郎感情就好,其中也有他们年纪相仿的缘故,若孩子们差着年纪,关系就没那么好了。”

“你们啊,得早些给迈哥儿添个弟弟或妹妹才好。”

苏辙:……

史宛:……

他们直到今日尚未圆房,哪里来的孩子?

虽说他们对对方并无排斥,甚至是略有好感,却也没到圆房的地步。

苏辙为程氏夹了一筷子白灼黄鱼,笑道:“娘,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得顺其自然才是!”

程氏扫了眼史宛,这才惊觉失言,道:“你说的是,不着急的!”

用完饭,苏轼还打算跟着苏辙到书房说说话。

谁知苏辙却已下起逐客令来:“六哥,你舟车劳顿辛苦了,好好休息,反正你过了元宵节才会离京,咱们兄弟两人多的是叙旧说话的机会。”

苏轼笑道:“你这小子!”

“若是你我皆未成亲,我今晚上肯定是要赖着与你一起睡觉的。”

这话吓得苏辙连连后退。

从小到大苏轼的睡相就不好,他已领教过多次。

等着回房之后,史宛都察觉出苏辙心情很好。

甚至连他坐在榻上看书嘴角都是带着笑,可见心情是十分愉悦的。

翌日,苏辙就陪苏轼去了欧阳府上。

经孙神医诊治之后,欧阳修的眼疾与身子已好了许多,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不错,看到苏轼归来更是十分高兴,甚至道:“……你与子由一人是状元,一人是榜眼,不过相差一名而已,如今子由已是六品京官,可你尚在凤翔府当差,你心中莫要不平,为官之道与念书是差不多的,急不来,你的性子多在地方上历练几年也是好事。”

他仍是真心为苏辙兄弟两人考虑。

苏轼拱手道:“大人放心,学生就算嫉妒天下任何人,却也不会嫉妒八郎的。”

“八郎能够高升,学生比谁都高兴。”

欧阳修见他们兄弟依旧如从前一样,颔首道:“如此就好。”

这次苏轼回京,自也是要给欧阳修备上礼物的。

他送给欧阳修的也是一块砚屏石。

欧阳修知晓苏轼为他寻到了一块宛如仙人指梦的烟灰色砚屏石,则十分高兴,更是留他们兄弟两人在欧阳府上吃饭。

苏轼又是道谢,说想去看看欧阳发再回来用饭。

欧阳修自是一口答应,直道:“你去吧,子由留下。”

等着苏轼离开后,欧阳修这才开口道:“子由,你可知道今日我将你留下所为何事?”

苏辙想了又想,还是道:“学生不知。”

欧阳修看着眼前的少年郎,不得不承认他是极优秀的,优秀到他觉得再过上二三十年,大宋人人皆知苏子由,而忘了他们这些人。

好一会,他才缓缓开口道:“你既不知,那我便提醒你几句。”

“王安石离京,是不是与你有关?”

苏辙微微一怔,旋即却道:“是。”

顿了顿,他更是道:“学生不敢欺瞒您,只是学生不明白,这件事您怎么知道的?”

欧阳修笑了笑,愈发觉得他是聪明绝顶。

他不过二十岁左右就已有如此城府,只怕不久的将来,朝中无人能与他相争:“其实我也只是怀疑而已,王安石虽才学过人,但因这几年他推行变法一事,与他交好之人并无几个。”

“曾巩你是知道的,他是我的学生,从前与王安石交好,可因曾巩与我一起上书反对变法,如今王安石与他都没了来往。”

“可王安石却唯独对你另眼相看,他离京那一日,他的长子还专程与你辞行……若是没有受到你的恩惠,他们父子何至于此?”

说着,欧阳修的神色渐渐严肃起来,直道:“我听到王安石离京的消息就觉得惊愕,我当初也曾提携过他,对他的性子是有几分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