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4/7页)

面对欧阳修叮嘱他们三人多来往之类的话,他更是连连称是,一副极真诚的模样:“……两位的确是才学出众,来日我定要找你们讨教一二。”

苏辙见他面上虽带笑,可眼里却半点笑意都没有,却不是十分热络:“章兄过奖了。”

他们三人在欧阳府吃了饭这才离开。

苏辙与苏轼刚登上回程的马车,就迫不及待讨论起这位探花郎来,苏轼率先道:“……八郎,你说欧阳大人这是什么意思?不会是看重这个章衡吧?”

“我总觉得这个章衡看起来怪怪的。”

苏辙扫了他一眼,道:“不是这个章衡看起来怪怪的,而是他对我们充满着敌意,一副不愿与我们交好的样子。”

“六哥,很快朝廷的调令就快下来,到底咱们兄弟两人是留在汴京或外放为官,都还是个未知之数,可不管身在何处,以后难免会碰上像章衡这样的人,甚至比他心机深沉百倍的人大有人在,你一定得小心才是。”

苏轼一想到马上他们兄弟即将分隔两地,就是说不出的伤感,却偏偏面上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好啦,好啦,这等话你不知道多了多少遍,说的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不知道的人见了,定以为你才是哥哥!”

说来此事他都觉得伤心,今年十七岁的苏辙竟长得与他一样高,以至于许多人看到他们两个会问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真是气人!

摇摇晃晃的马车上,苏辙不由思量起苏轼第一个问题来。

欧阳修这是要提携章衡的意思?

他看不见得。

他觉得欧阳修的意思好像是逼着章衡与他们兄弟二人交好的意思。

说起来章衡身为福建赫赫有名的神童,早在几年前他就对此人有所耳闻,与四川时不时冒出一两个“神童”不一样的是,章衡三岁识千字,四岁背百诗,五岁能作诗……许多福建百姓以他为傲,时常叮嘱自家孩子多跟着章衡学一学。

章衡在福建学子心中分量非同一般,极有号召力。

他想,若章衡仇视他们,暗中给他们使绊子,只怕不少福建官员明里暗里帮衬他一二。

但欧阳修一出面,章衡就算对他们兄弟两人不满意,明面上也得给欧阳修几分面子的。

一想到这里,苏辙心里就颇为感激。

在他们会试之前,欧阳修偶尔提点他们一二,可在他们高中之后,欧阳修倒是与他们父子三人的关系淡了下来,可还是在暗中帮衬他们。

想及此,苏辙心里冒着一个大胆的想法。

***

章衡前脚走出了欧阳府的大门,刚上马车,脸上的笑意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只余下愤恨。

马车刚走没几步,却是骤然停了下来。

毫无防备的章衡惊的是一个踉跄,他本就心情不好,如今更是对着外头的车夫呵斥道:“你这是做什么?若是这点差事都当不好,早些滚回浦城!”

外头的车夫磕磕巴巴解释道:“郎君,是有人突然冲了出来……”

车夫的话音还没落下,就有人已撩开他的窗帘,笑道:“探花郎怎么这样大的火气?”

章衡微微一愣,只觉得这人有几分面熟,可到底在哪儿见过,他却有点想不起来。

这些日子,他深知自己已落后苏辙兄弟二人,所以汴京的宴会是一场都没落下。

他从眼前人的衣着能看出这人也是非富即贵的,只道:“敢问阁下是?”

来者含笑道:“在下正是太常博士程之才。”

原是七品的太常博士!

章衡面上露出几分轻慢来。

可程之才并不在意,面上笑意不减:“在下不光是太常博士,更是当今状元与榜眼的表兄,不知我可有机会请探花郎吃顿饭?”

章衡一愣,继而笑道:“程大人说笑了,哪里要您请我吃饭?该我请您才是。”

“择日不如撞日,我看不如就去杏花楼一聚如何?”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这些时日对苏辙两兄弟十分上心,打听之下,也知道了程氏与程家的恩恩怨怨。

很快程之才与章衡就落座于杏花楼雅间。

几年的时间过去,程之才已出落的一表人才,于三年前不顾程浚反对迎娶程大舅母侄女为妻,从前的眉州神童已一步步沦为平庸,寒暄几句后道:“……说起来我与苏轼兄弟两人恩怨颇深,想当初我奉我娘娘遗命,打算娶他们的姐姐八娘为妻,可他们倒好,连夜找人给苏八娘定下亲事,只怕我娘娘到了九泉之下都不得安息。”

“他们兄弟两人纵才学出众又如何?却是品行不端,走不远的!”

几年的时间能够发生很多事情。

比如,程大舅母已含恨去世。

比如,程之元几次乡试未中,在程浚的“教导”下,已是人不人鬼不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