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3/6页)

至于欧阳发,对上苏辙兄弟两人也是不舍,说他们无事就来欧阳府上做客。

苏轼却是快言快语道:“……伯和弟,方才我听欧阳大人说你从前不喜吃羊肉,觉得膻味重。”

“我与你不一样,最喜欢吃的就是羊肉,我们家厨娘做的炙羊肉乃是一绝,这样吧,明日你可有事?若是无事,来我们家,我要厨娘做炙羊肉给你吃,保准你吃了还想吃!”

当日他们前往汴京时就送信回了眉州,与程氏说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程氏既为他们高兴,却也为他们担心,更怕他们在汴京吃不好住不惯,所以便将苏家三房的厨娘送到了汴京。

欧阳修期待的目光落在欧阳发面上。

欧阳发原想说自己不喜出门的,可瞧见苏辙与苏轼皆一脸期待看着自己,点了点头:“好,那我明日就上门打扰了。”

苏辙父子三人这才离开。

今日他们皆是收获满满,苏洵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许,苏辙得到了一朋友,至于苏轼……则挖掘到了很多汴京美食。

真是开心的一天了!

翌日一早,欧阳发就登门拜访。

昨日自苏辙他们离开后,他一想到明日要外出做客就有几分紧张。

好在欧阳修知晓长子是何性子,晚上还专门去看过欧阳发一趟,并未说你要多出去走走之类的话,只与欧阳发说起苏辙兄弟两人小时候的事情。

比如,苏辙兄弟身边的仆从的来历。

比如,苏辙与其祖父感情很深。

比如,苏辙与苏轼姐姐苏八娘的亲事。

……

听到最后,欧阳发心底的不安这才渐渐放了下来,只觉得苏辙兄弟两人就像是自己认识多年的老友一般。

所以一大早就带着欧阳修为他准备好的礼物登门拜访,他给苏洵带的是两盒上好的茶叶,给苏辙带的是一方上等的砚台,给苏轼带的是一盒上等的干鲍,将每个人的喜好都考虑了进去,这些礼物的价钱比起昨日那两本琴谱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轼长到十九岁还从未看到半个巴掌大的干鲍,不知道多惊讶:“……晒干了都有这样大,若是活的,只怕更大。”

说着,他更是正色与欧阳发道谢,为感谢欧阳发如此厚礼,转身就钻进厨房,觉得今日定要盯着厨娘做出一顿家宴来招待欧阳发,甚至招呼起元宝等人来,沏茶的沏茶,准备瓜果的准备瓜果。

等着院内只有欧阳发与苏辙两人后,欧阳发面上的拘谨之色才全然褪去,只道:“……你喜欢我送你的砚台吗?”

“我父亲常说要想写一手好字文房四宝皆重要,我那里还有十几方砚台了,我留着也是白白糟蹋了好东西,你什么时候去我们家玩,你去挑挑看,喜欢哪个就带回去吧。”

苏辙惊呆了。

如今他手中银钱不少,更是个识货的,一眼就看出欧阳发今日送他的砚台乃用紫翠石雕刻而成,纹路繁复精细,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更叫人羡慕的是这样的砚台,欧阳发手里还有很多!

他羡慕极了。

欧阳发见他如此神色,只以为他觉得自己过于小气,便道:“不拘一格,只要你喜欢的,都带回去吧。”

“好些都是我父亲的门生,同窗送的,对了,有个叫梅挚的送了一个端石抄手砚,我觉得怪有意思的,来日也给你送来。”

苏辙回过神来,忙道:“不必了,我就算喜欢读书写字,要那样多砚台做什么?”

欧阳发却是心意已定。

他想着既然苏辙不要,那就给苏轼送来吧,方才他可是看到了,苏轼看到砚台时也是两眼发光,当然,苏轼看到那盒子干鲍时眼中的光亮是愈发明显些的。

苏辙好奇道:“伯和兄口中的梅挚可是龙谏议大夫梅大人?”

欧阳发点点头:“这人与我父亲一向有几分交情,怎么,你也认识他?”

苏辙心想我乃初来汴京的一无名小卒,哪里能认识朝中的大人物:“不认识,不过是有所耳闻而已,这位梅大人也是四川人氏,从前我就时常听人提起,说他直言纳谏,敢于仗义执言……”

说着说着,他就发现欧阳发面上浮现几分古怪之色来,不由道:“怎么呢?”

欧阳发想了想,还是如实开口:“这位梅大人的确是人如其名,可未免管得太多了点。”

他言语中多少对梅挚有些不满,原因无他,实在是这人管的太宽了些,说他不无争议,离经叛道,年纪不小却不愿定亲成亲……寻常人说这些话都是背着他偷偷议论,可梅挚是言官,从不屑背后说人坏话,有坏话当场就说了。

可偏偏梅挚对他还不错,要不然也不会为了激励他读书给他送来一方端石抄手砚来。

不过到了最后,他还是道:“……不过我听父亲与两位弟弟提起过的,说是这位梅大人在朝中很有威望,对朝廷之事更是颇有见地,我回去就与我父亲说一声,安排你们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