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4/4页)

他知历史上的北宋富庶,如今即将前往北宋,又怎会不激动?

倒是苏轼撩开帘子,看着益州巍峨的城门越来越小,直至再也看不见,却是有些念念不舍:“……我们这一走,偌大的府衙又只剩下张大人与蒲叔了,今年过年就只有他们主仆两个人,冷冷清清,还是怪可怜的。”

苏辙道:“张大人心里装着北宋和北宋的百姓,是有宏图大志之人,身在何处都不可怜的。”

毕竟有梦想的人才最了不起嘛!

若叫寻常百姓像张方平这样整日吃面糊糊,他们可受不了,可张方平整日多的是事去思去想,吃什么穿什么对他来说并无多大意义。

苏轼想了想,觉得他这话很有道理。

苏轼是个坐不住的性子,闲来无事的他要苏洵将那封介绍信拿出来瞧瞧。

苏洵是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六郎,你就算胡闹也得有个度才是,张大人写给欧阳大人的信也是你能随便看的?若是弄脏了怎么办?”

苏轼老早就知道他爹爹很是崇拜欧阳修,便对这封信是愈发好奇:“爹爹,您别忘了,那封信可是有张大人的泥戳儿的,我哪里看得到里头写的是什么内容?”

“我就是想看看这封信厚不厚,看看张大人有没有好好夸奖我们!”

苏洵:……

苏辙:……

苏轼看了眼无语的爹爹和弟弟,也觉得自己颇为委屈:“可您倒好,连信封都舍不得给我瞧瞧,实在太小气了些。”

他是越说越好奇,看向苏辙道:“八郎,你说张大人到底会在信里写些什么?”

“当日二伯写给张大人的信只用浆糊糊住了,可张大人倒好,封口处还盖上泥戳儿,生怕我们偷看似的!”

苏辙道:“张大人说他与欧阳大人平素并无多少来往,想必信里头写了什么不想叫我们知道的事情吧。”

说着,他打趣道:“六哥,你该不会是怕张大人将你好吃一事也写进去吧?我看那封信好像还挺厚的,说不准该写的不该写的,张大人都写了……”

苏轼神色一变:“不会吧?八郎,你可别吓我!”

他们父子三人原以为年前就能到汴京,可事实证明他们却低估了严寒的天气。

原计划大半个月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月,毕竟出门在外,安全最重要。

他们一路走来,历经风霜,冻雨,雨雪等天气,等着父子三人看到汴京城门时,皆感动的要落下泪来。

他们终于到了汴京!

马车刚行至汴京城内,即便正值寒冬,但城内却是一派热闹,不知比益州要热闹多少。

苏辙仔细留意着,果然很快就看到了杏花楼,再看到杏花楼生意极好,觉得颇为骄傲。

苏轼却宛如土包子进城似的,指着一门店道:“饮子铺?汴京居然还有只卖茶饮的铺子?这里头定有许多好喝的饮子!”

他一会又看着簪花的男子道:“汴京居然流行男子戴花?看起来娘里娘气的,也不怕人笑话嘛?”

……

苏辙朝他扫了一眼,还未来得及开口说话,苏轼就道:“好啦好啦,我知道,汴京不比眉州益州,多的是达官显贵,我可不能乱说话!”

"你放心,我如今都是成了亲的大人了,有分寸的!"

苏辙却是不大放心,皱眉道:“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