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2/4页)

苏八娘本就是个活泼的性子,如今对上自己的未来弟妹,自然是话又多了几分,说起苏轼与苏家的看门狗交情甚笃,说起苏轼虽醉心读书,却更好美食。

原本苏辙今日是打算助苏轼一臂之力的,可瞧见这一幕,只觉得自己今日好像是白跑了一趟。

等着一行人从杏花楼下来时,王弗小娘子的眼神时不时落于苏轼身上,目光中满是好奇。

苏辙知道。

这门亲事成了。

上了回程的马车,往日话最多的苏轼成了锯嘴的葫芦,活泼的苏八娘今日也着实累了,故而也就只剩下平素寡言的苏辙一人说话:“六哥,今日你可得好好谢谢八姐姐才是。”

“我看八姐姐是嘴皮子都要磨破了,不光夸你,更夸我,甚至连带平日与我们交好的无奈哥哥都夸上了天,着实不易……”

苏八娘轻笑一声:“这是自然。”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要在王小娘子跟前夸六郎,自然得将六郎身边的人夸个遍。”

“再说了,我夸八郎你可没撒谎,更没骗人……我们苏家在眉州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可不能骗婚!”

姐弟三人说说笑笑,皆知这门亲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翌日一早,史彦辅就登门道喜,直说王家愿意结下这门亲事。

一时间,苏家可谓是喜上加喜。

接下来的几年里,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不光勤学苦读,更是跟随郭夫子四处游历,只是可惜,也不知是因郭夫子常年饮酒亏空了身子的缘故,还是懒惰才是其本性,受不住长年累月的长途跋涉,在带领兄弟两人游学的第二年身子就有些受不住。

但苏辙也好,还是苏轼也罢,都觉得游学途中所学到的内容比从前更甚。

苏洵一见,便当仁不让带着两个儿子游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一转眼就到了苏辙十六岁这一年。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能发生很多事情。

比如,陈太初于两年前中了进士,已与苏八娘完婚。

比如,史无奈也已成婚。

比如,苏老太爷已经故去,四年前喜丧去世。

比如,苏洵放弃科举之后,随心文章却引无数文人墨客推崇,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在眉州,甚至四川大有名气。

比如,三月前,苏轼已与王弗成亲,夫妻伉俪情深,恩爱有加。

又比如,年仅十六岁的苏辙已长成个俊朗的儿郎,身形高挑,眉目出众,任谁瞧见他都会夸上几句。

当然,旁人看了也是白看,如今的苏辙虽年纪轻轻,却已经定了亲,定的正是当年那位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史家娘子。

若真说起来,苏辙对这门亲事并未有太大的感觉,甚至定亲之前的相看也不过是走了个过场而已。

他深知自己一个胎穿者,一个活过一世的人不会像情窦初开的苏轼一般,对着自己的六嫂一见钟情,声名鹊起的他之所以答应与史小娘子成亲,皆因故去的苏老太爷与苏老太君恩爱了一辈子,如今苏家是

如日中天,史家却是一日不如一日,早在他几岁时,故去的苏老太爷就曾想要他娶史小娘子。

娶谁不是娶呢?

更何况,相看时,苏辙只觉得史小娘子也是进退有度,温文尔雅,便答应下这门亲事,更与史家长辈保证自己此生不会纳妾,终身爱护史小娘子。

史小娘子听闻这话感不感动苏辙不知道,但史无奈却是感动的不行。

说起来,眉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史无奈与这位史小娘子也是沾点亲的,一开口就道:“八郎,你知不知道,如今你们兄弟两人在眉州可谓出尽风头,就连我那娘子都念叨不停,直说我与你关系那样好,为何没要她妹妹抢占先机。”

说着,他更是拿胳膊肘撞了撞苏辙,低声道:“你不纳妾的话,到底是说说而已,还是真的?”

苏辙扫了他一眼,俊秀的面容上满是郑重:“自然是真的。”

“史小娘子是个好姑娘,我哪有负她之理?”

史无奈盯着他看了又看,最后只惋惜道:“可惜啊,我若是女子就好了。”

“这样我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嫁给你!”

苏辙:……

他没好气道:“无奈哥哥,如今你都已娶妻生子,怎么还像是一点没长大似的?”

两人正如小时候那样亲亲热热说着话,任乳娘就掀了帘子道:“八少爷,该去用饭了……”

等着苏辙与史无奈一齐落座时,众人都已到场。

三房还如住在从前的院子,一家人围着圆桌坐下,并不显得逼仄,反倒十分热闹。

虽说食不言寝不语,但一家人坐在一起却没那样多的规矩,一顿饭将要吃完时,苏洵就心事重重道:“六郎,八郎,明年又是一年会试,不知道你们兄弟两人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