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4页)

半月之前,他们已接到苏洵的来信,说春闱已经结束,这次苏洵觉得自己考的还不错,考中进士应该不在话下,所以他想等着放榜后再回眉州,正好这段时间也能在汴京与结交些有识之士。

苏辙算了算日子,如今大概已经放榜了。

可不管他怎么担心,也不能知道远在汴京之事。

其二,他烦恼的则是如今他与苏轼就像大熊猫似的,许多人前来天庆观上香时都想一睹他们兄弟两人的风采。

原因很简单,他们兄弟两是神童的消息已传的眉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说起来这件事与苏辙自己也有关系。

他深知营销的重要性,当他们兄弟两人神童名声刚刚展露时,便与程氏说要程氏打出神童的招牌来,甚至连广告语都替程氏想好了——买神童家的布料,穿了就成神童!

北宋重文轻武,读书人地位是很高的。

这广告语一推出,苏家纱縠行的生意是更上一层楼,逼的程家纱縠行是连连降价,可惜,程家便是使出此招来,仍是生意惨淡。

到了六月底放假时,苏辙与苏轼正在寝间收拾东西,正欲回家时,就见风清子走了进来:“苏轼,苏辙,师傅请你们过去一趟了!”

苏辙不解道:“师兄,道长这时候找我们过去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风清子却是淡淡一笑,道:“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苏辙与苏轼两人这才朝张易简道长院子走去。

史无奈见状,自然也是要一起跟着的。

虽说如今他们三个并不在同一个班,但一点不影响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

每次下课史无奈总是一个冲出教室,冲到“甲”班门口等着苏辙兄弟两人,三人一起用饭,一起洗澡,一起玩耍……好的就像孪生兄弟似的。

就连从寝间到天庆观门口这段路,史无奈都要与他们一块。

苏辙没办法,只能带上他一起去张易简道长的院子。

道观中即便是夏日也不甚炎热,时不时有丝丝凉风吹来,张易简道长仍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石桌之上仍准备的是紫苏饮。

他是极了解苏辙这几人的,即便提前并不知情,但石桌上的紫苏饮也是准备的三杯。

待苏辙等人一进去,他就开门见山道:“……寻常人进去书院三五年才能参加童试,就连陈太初这等极为勤勉之人,也要花上两年的时间才能参加童试。”

“可你们兄弟两人来书院不过一年有余的时间,你们‘甲’班的师兄就已教不了你们。”

“这话他已与我说了几次,说以你们的才学已能去参加童试。”

“所以我想,今年秋天你们与陈太初等人一起参加童试,你们觉得如何?”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两人面上皆有期待之色。

其实就算张易简道长不提起此事,他也正有此意,童试比起之后的乡试,会试,殿试可谓是小儿科,不值一提,不应该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

苏辙与苏轼两人连声道:“一切但听道长的意思!”

苏辙更是道:“若我们能与陈太初师兄一起参加童试,兴许以后仍能在一块念书,陈太初师兄身上的确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兄弟二人学习。”

他这想法可是与张易简道长不谋而合:“太初心性坚若磐石,这一点值得你们学习。”

说着,他的目光更是落在了苏轼与史无奈身上:“特别是苏轼与无奈。”

苏轼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他也是知道的。

论起用功,他还真是及不上陈太初。

倒是史无奈心里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狐疑不解道:“道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您觉得我不勤奋,不好学吗?”

“我虽比不上六郎和八郎,但我在‘丙’班可是年纪最小的学生了。”

“而且,我进‘丙’班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没被分到‘丁’班去了……”

张易简道长什么都没说,就这样静静看着他。

苏辙与苏轼一样,也是就这样静静看着他,看他到底还能说出什么不要脸的话来!

到了最后,厚脸皮如史无奈,都被他们看的有些许不好意思来:“好吧,我承认我的确是不怎么爱念书。”

“不过,这是天性,是改不了的,我爹爹也不爱念书。”

“道长,六郎,八郎,你们放心,我还是会尽量考个秀才回来的嘿嘿……”

苏辙简直不知怎么说他才好。

等着出了张易简道长院子大门,他则对史无奈循循善诱道:“无奈哥哥,读书使人知礼,要想当大将军,大英雄,可不能光以拳头服人,还是要以礼服人的。”

“到时候你可以参加武科举,一样能够拜朝为官!”

这话说的史无奈是眼前一亮,连连追问。

可惜苏辙对这些事也是一知半解,便答应他等着苏洵回来后,央求苏洵写信问问他的二伯苏涣,更叮嘱史无奈也得好生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