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页)

“今日我缠着打菜的小师傅给你打了些辣脚子,没胃口吃些辣脚子正正好。”

辣脚子并非鸡脚鸭脚一类的,而是用芥菜做的一道咸菜,是天庆观的招牌菜,在眉州很有名气。

北极院却很少吃辣脚子。

一来是张易简道长考虑到孩子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咸菜吃多了不好。

二来是天庆观芥菜数量有限,辣脚子还要留着卖钱。

虽说北极院大部分孩子是收了学杂费的,但也有像陈太初这等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孩子是分文不收,光靠着天庆观的香火钱是远远不够,总得开源节流。

苏辙心里一暖,笑着道:“六哥,我没事儿。”

“方才我睡了一觉,已觉得好多了。”

苏轼这才放心些。

苏辙下铺开始用饭,瞧着碗里堆着满满当当的辣脚子,打趣道:“无奈哥哥,今日这辣脚子是不是你又死乞白赖缠着打饭的小师傅要的?”

有道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史无奈就是个中翘楚。

谁知今日史无奈却是小胸脯一挺,骄傲道:“谁说的?明明今日这辣脚子是六郎与我一起死乞白赖要来的。”

“要不然你碗里的辣脚子怎会这样多?”

苏辙狐疑看向苏轼,只见苏轼难为情低下头。

别人不知道,苏辙却是很了解苏轼的。

他这个哥哥性子执拗不说,更是心高气傲,也就在家里人跟前稍微好些,怎会愿意望着别人说好话?

苏辙握住苏轼的手,含笑道:“六哥,谢谢你。”

“谢我做什么?”苏轼咧嘴一笑,想着方才找小道士要辣脚子的窘境仍觉得十分难为情,不过若叫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为了八郎再难为情一次的:“八郎,你这样客气干什么?”

顿了顿,他更是正色道:“我是你哥哥,照顾你是天经地义之事。”

“再说了,我们一起来书院之前,爹爹还叮嘱过我们,要我们互相照应了。”

初春的天儿,仍带着几分瑟瑟寒意。

但苏辙却觉得浑身上下都暖烘烘的,将方才那些人说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怎么说是他们的事!

若要他因为这些流言蜚语就与苏轼,史无奈等人保持距离?呵,不可能!

他也没打算将这事儿与苏轼,史无奈说,依旧是每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庆幸苏轼是个两耳只读圣贤书,一心不闻窗外事的,至于史无奈,更是个心宽的,这事儿他们俩人并不知道。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张易简道长耳朵里。

他直找来风清子,要风清子不必压着这事儿:“……这些孩子们聪明得很,你越是勒令他们不准他们说这件事,他们就越是觉得你心里有鬼。”

“你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会平息的。”

风清子连声应是。

张易简道长便将更多的目光落在苏辙身上,他很快就知道苏辙知晓此事,一次考问苏辙兄弟俩人后单独将苏辙留了下来:“……这些日子你可曾听说了什么?”

苏辙点点头,笑道:“道长可说的是我与六哥,无奈哥哥三角恋一事?”

“我都听说了。”

张易简道长直道:“可为何你什么反应都没有?像没事人一样?”

苏辙面上笑意不减:“谣言止于智者。”

"嘴长在旁人身上,想说什么是他们的自由,我管不了。"

“但我却能做到不听不想,等着过些时日,自没人再记得这些事。”

张易简道长看向他的眼神里皆是满意,颔首道:“你说的极是。”

顿了顿,他更是道:“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到了三月你才满四岁,寻常人大概十来岁才会参加童试,你可想要提前参加童试?”

“你虽天资比不上你哥哥苏轼,但你的身上也有许多他没有的东西,到时候你与苏轼一同参加童试,继而参加之后的乡试,相信你们兄弟俩个很快就能名震四川的。”

寻常孩子听到这等话定欣喜若狂,毕竟不管哪个朝代出现个神童,都十分瞩目。

苏辙却是摇摇头,坚定道:“道长,我不愿意。”

“做学问讲究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的长远。”

“与其名震眉州,甚至名震四川,我宁愿低调行事,来日入朝为官多替朝廷,多替百姓们做些好事。”

若说张易简道长方才眼中的是满意,如今则满是欣慰之色:“你既如此决定,那我就不再劝你了。”

他还记得当初苏轼刚进北极院时,他感叹苏轼天资过人的同时,也曾问过苏轼差不多的问题。

苏轼一听到这话是眼前一亮,直说愿意。

对苏轼来说,想要振兴苏家,叫父母面上有光才是最要紧之事。

童试一年两次,是科举入仕的敲门砖,对天庆观大多数学子来说都不是难事,只是之后的路就是一关难于一关,能走到哪里,则是各凭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