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4/4页)

苏辙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笑了起来:“那这次生病的是你哪个哥哥?为何只有你一人替他想办法?”

雨来啃包子的手微微顿了一顿,声音也低了下来:“这次生病的是我的四哥四鸭,我剩下的哥哥姐姐们,病的病死了,饿的饿死了。”

“还有我爹和我娘,在来眉州的路上,将最后一点粮食留给了我和我二哥,也饿死了!”

说完,他的眼泪簌簌落了下来,别提多伤心。

苏辙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接话,只能手足无措安慰道:“雨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

雨来摇摇头,低声道:“八少爷,不怪您,您是个好人,若是爹娘他们知道了也不会怪您的。”

他吸了吸鼻涕,这才道:“八少爷,您要不要人伺候?”

“我看那程家大少爷身边跟着好几个人,威风极了,您也是少爷,身边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昨天我说您能救我哥哥,我就给您当牛当马,可不是骗您的。”

话说到一半,他就意识到自己这话等于没说。

他这些日子一直在流民堆儿打滚,知道这些日子不少人卖身都不要钱的,毕竟卖身为奴能填饱肚子,总比饿死强。

苏辙看着他,意识到他的心思:“正好这几日我娘与我说想为我找个随从,既然你也有这个心思,那我回去问问我娘。”

“若是我娘答应,过几日就接你进府。”

雨来是眼前一亮,忙道:“多谢八少爷,多谢八少爷……”

闲来无事的俩人就说起闲话来,说起雨来上头的几个哥哥和姐姐,说起雨来的家乡,说起雨来一路走来的灾情……

从雨来的言语中,苏辙也觉得这人虽年纪不大,却是胆子很大,脑袋瓜子很灵,是个可用之人。

苏辙与他分别,回去棚子里,这程之才已经走了。

黄九正站在苏老太爷身边犹豫不决道:“……这些姜怎么办?到底还熬不熬成姜汤了?”

苏老太爷正好瞧见苏辙走了进来,便笑道:“如今姜可不便宜,这些姜可是用八郎压岁钱买的,到底该怎么处置,得问他才是。”

苏辙想了想道:“翁翁,九叔,我看程家的粥棚已在发姜汤,我们这姜先留一留,等着程家不熬姜汤了再说。”

原本他们祖孙俩儿是想着来帮忙的,可如今苏家粥棚并无多少人在,俩人也无事可做,索性就上了回程的马车。

马车上。

苏辙想了想,不解道:“翁翁,您为何不问我为何不喜欢程之元?”

他甚至不愿意称呼这人一声“表哥”。

苏老太爷笑着道:“你从小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必你这样做肯定是有你的理由的。”

苏辙轻轻笑了声。

他回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程氏,毕竟能不能要雨来到他身边,得程氏点头才算数。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他一进去就看到了苏轼正坐在墩子上吃橘子。

苏轼嘴里塞满了橘子,瞧见苏辙回来,宛如做了亏心事被抓包似的,惊声道:“八郎,你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说着,他的声音更是低了些:“我,我……就是刚过了,才吃第一个橘子,不信你问娘!”

苏辙本就是见他不擅《周礼》之类的书籍,所以才想出这个损招来,可没真想逼着苏轼抄书:“六哥,你这样心虚做什么?”

“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