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3页)

他这话说的是尖酸刻薄。

常嬷嬷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知道他这是气急败坏,想为自己找回颜面,便道:“如此,那奴婢先回去了。”

“还望您代奴婢和夫人问老太君好。”

她回去之后并未将程浚的原话转述给程氏,但程氏与程浚一起长大,大概也猜到了程浚会说些什么。

程氏只淡淡道:“既然他不愿意收,那就算了。”

“反正我该尽的礼数已经尽到了。”

苏辙听说这话,更是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娘!”

“金镯镯!”

从熔程氏的金镯子,再到将这金子打成一个金镯子,足足花费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如今苏辙也快一岁半,会说的话愈发多了。

夏天的眉州很是炎热,所以程氏便叫人搬了竹床在院子里纳凉。

坐在竹床上的苏辙就穿了红绸子的小肚兜,原本程氏担心他热,没打算给他穿裤子的,谁知道他却不答应,捂着自己的关键部位不肯撒手。

惹得程氏是哭笑不得,只能叫春桃给他做两条纱裤穿。

穿上纱裤的苏辙是喜笑颜开。

保护关键部位。

人人有责。

谁知道北宋有没有变态来着?

程氏点了点他的额头,笑着道:“你啊你,真是个小财迷!”

“一看到金镯子就笑眯眯的。”

说着,她不免又想到了程二舅母给他的那个金钳镯,微微皱眉道:“采莲,还是没找到那金钳镯吗?”

采莲正是任乳娘的名字。

任乳娘愧疚道:“没有了。”

“奴婢都找遍了,可还是没见到那金镯子!”

程氏微微叹了口气。

程二舅母那金钳镯她是知道的,光金子值七八十贯钱,但更值钱的却是做工,拿去当铺当了,随随便便都能当一百五六十贯钱。

这笔钱,都能在眉州买一个小院子了。

程氏看着正在埋头哼哧哼哧吃槐叶冷淘的苏辙,问道:“八郎,你可想起将二舅母给你的金镯子藏在哪里吗?”

苏辙怎会忘记?

他一天得想三遍那金钳镯埋在哪里,趁着苏老太爷与任乳娘不注意的时候还会偷摸摸去看一看。

说句不好听的,他就算忘记自己叫什么,都不会忘记那金钳镯埋在哪里的。

如今他装模作样的想了想,点了点头。

程氏面上一喜。

这个问题,从前她不知道问过多少次,可每次苏辙要么是撅着小屁股玩自己的,要么是一脸茫然看着她。

她也不敢抱着太大希望,只试探道:“那你带娘去找金镯子好不好?”

苏辙脆生生道:“好。”

说着,他就下了竹床,攥着程氏的手就往正院走去。

苏家底蕴仍在,宅院空旷寂静,如今正值傍晚,一阵微风吹来,吹的人很舒服。

苏辙就这样牵着程氏的手到了正院。

在院子后头侍弄菜园子的苏老太爷听说这事儿,都出来了。

苏辙撅着小屁股,钻进苏老太爷的竹林,装模作样的这里找找,那里翻翻。

就在众人都没抱什么希望时,他就举起那沾满尘土的金钳镯出来了。

苏辙会说的话并不多,却是一个字一个字清晰的往外蹦:“我!的!”

“这是我!的!”

程氏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忙道:“好,我知道,这是二舅母送给八郎的金镯子!”

“娘帮你收起来好不好?”

苏辙想了想,点了点头。

这金钳镯一直埋在竹林里也叫人怪担心的,还不如交给程氏。

更何况,他好几次都听程氏与常嬷嬷说起想做生意,毕竟正院能当的东西当了,能卖的东西卖了,以后靠什么过日子?

靠二伯苏涣的俸禄吗?

自然是不够的,且不说苏涣仍在靠赁屋过日子,更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的,虽说如今并未分家,却也不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所以程氏就想到了做生意,她是程家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是有几分本事的,可架不住做生意需要本钱,她总不能将自己的陪嫁都搭进去吧?万一亏了,到时候一家老小去喝西北风不成?

苏辙忍不住想,这程二舅母给的金钳镯兴许能派上用场。

可程氏一时半会并未想到这处来,只将金镯子交给常嬷嬷,叫常嬷嬷好生收起来。

正交代着,苏轼就走了进来。

苏轼今年已经四岁了,脸盘子仍圆嘟嘟胖乎乎的,很多时候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一进来就看到了常嬷嬷手上的金钳镯。

实在是这般亮眼的金镯子,想不看到都难。

他一边喝井水湃过的绿豆水,一边问这是哪里来的金镯子,毕竟他可从未见过程氏戴这个镯子。

程氏刚解释两句,谁知苏轼就脸色一变,连绿豆水都不喝了,气鼓鼓道:“嬷嬷,把金镯子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