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帝王心(第2/3页)

黎梧静静的沉思着,望了一眼徐夷的世子徐泰,缓缓说道:“今时之争,在庙堂,去吧,那位该出出力了,他若是再不出手,就别怪我们实话实说。”

徐泰一凛,随即双手交叉抚在胸前,郑重的鞠躬应下此事。

“如今兵主一脉不在东方,大家本是同气连枝,还请各位回信,祭祀先祖请求庇佑,只要能顶住这一战,我等需全力以赴,在所不惜。”

无外乎黎梧如此郑重,看似三十万对三十万,大家势均力敌,可有一个变数,那便是大商的王师。

其他诸侯和夷、戎,每次征战之前都要做足了功课,召集相熟的同盟结成联合军团,包括东鲁也是如此,可这个世界就是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国度,一个是大商,一个是西周,拥有独立作战,一国独大的实力。

从各个纬度对比,除了人数相当,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胜率会有多大,往常都是固守拖延,等到大商耗不起粮草退军,再跑出来报复东鲁。今年可就不好说咯,大商的的祭祀声势浩大,秋收之丰早就传遍了四方。

等征夷王师赶到之时,所看到的便是东伯侯姜桓楚带着其他几个邦国的主事出城觐见,而东夷大军?早就躲到了百里开外借助城墙玩起了攻守易型。

孟尝就从未见过这么软弱的异族,就给人吃掉了阻击部队的三个军阵而已,直接退守百里,孟尝搞不明白,你要是这么怂,为什么不俯首称臣,不投降呢?是为了八神主的荣光?还是为了少昊氏、太昊氏的传承?

反正在孟尝看来,这帮人就是死脑筋,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古越国曾经和他们也算是一路,你看称臣之后请封,现在活得多滋润。

眼见着孟尝陷入沉思,姜桓楚和东鲁各国的诸侯子们,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稷伯在疑惑什么,反而他们来到大营之时,看到主帅营帐内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坐在坐在主座处理军务时,他们都惊了,两眼茫然的看着在前军先锋营训子的帝辛,众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睡醒,把稷伯和大王给看混了。

简直离谱,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事情。

姜桓楚直接拉着自家女婿的手,严肃的问道:“大王为何如此信任稷伯?您将自己置身军营,却丝毫不掌握兵权,您难道不知道这是大忌吗?”

“万一这位稷伯有什么歹心,您这不是置大商安危如玩笑吗?”

难得教导三小只武艺的帝辛顺势和他走一旁无人之处,安慰的拍了拍姜伯侯的手背,梓潼的离世让姜桓楚今年秋祭都没有过去,看着眼前苍老的老人,帝辛也是柔声回应。

“外父,放心吧,你知道稷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

“他很特别,满朝的公卿大臣们总是喜欢先告诉寡人,他们要如何如何,他们想如何如何,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人对我隐瞒欺骗,也有人装作一副刚正不阿的死谏模样,明面上在为大商计,其实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子受做了四年的大王,其实也已经看明白了,很多次,我都想干脆不要再去管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再去听他们虚情假意,我是大王,我想怎么开心快活就怎么来,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如此的累?”

姜桓楚看着帝辛有些颓然的样子,仔细观察着帝辛脸上的皱纹,不禁有些恍若隔世,原来大王已经不再年轻了,如今三十有五,面上沟壑层出,华发斑白,哪里还有以前那股英姿勃发的雄伟。

“大王,这便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啊,您……您是大王,您天生就应该比别人更坚强……”

帝辛没有说话,只是又轻轻的拍了拍姜桓楚的手背,转头继续教导着三小只。

终究还是生分了啊,以前他都是直呼子受,刚刚特意将姜伯侯拉到无人之处,他却不曾再呼唤子受之名,或许,对他而言,这个世界不再有子受,只有大王吧!

“郊儿,你知道稷伯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吗?”

殷郊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己父王,不明白突然冷不丁问他这些是什么意思。

“唔~~,仁义?会打仗?还有会种地!!”

“哈哈哈!对,你说的都对,他不仅仁义贤明,还从不迂腐,治军严明却不乏对士卒的关怀,这样的人已经当世一等一的名将,能事农桑,便是知政知民,这样的人才还尚且年轻,犹如刚刚升起的太阳,他的光芒,照耀的时间会很漫长,郊儿,你要尊敬稷伯,往后不可对其无礼,知道了吗?”

“嗯,父王,郊儿知道,郊儿在火神营的这一个月,就已经知道了。”

帝辛拿起锦绣擦了一把汗,有些勉强的笑着。

‘好像,都没有关注到,其实,稷伯最大的优点,就是先做后说,在事情未完成之前,从来不会声张,这才是真正做实事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