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4/5页)

总有一天他能让哪怕像周景明一样的人来观察,也发现不了他的不对。

《十三夜谭》拍完第六期后,第一季就已经全部拍完,剩下的七期半年后再拍再播,而周景明的电影也恰好在这时开机,不出意外的话,这半年邬声都会泡在电影剧组里。

电影的拍摄技巧和电视剧有许多不同,同样是视听艺术的表达,载体都一样,但表现手法就不尽相同。

别的不说,同一帧的内容里,电视剧可能就是单纯的空镜,不带有任何信息和作用,单纯就是好看或者转场,又或者干脆就是剪辑用来水时长的。

一部优秀的电影就不这样。

电影受限于时长,对导演的表现手法,以及放信息的密度都有要求。

为了不浪费时长,就会要求在镜头语言、场景构图、以及打光等都要有自己的作用。

周景明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对视听艺术的审美要求是很高的。这种高要求分摊到演员身上,就会给演员造成压力。

鉴于周景明这种高标准,邬声需要学习和琢磨的事情又多了许多,生活骤然间充实起来。

除了作为演员的必修课必须要完成之外,邬声还喜欢现实和周景明发起交互,以便能更好的磨合。

周景明和娄金良与宋桥的风格都不一样,他说话耿直,并且不是娄金良单方面只针对甄柯输出的那种耿直,是面对所有人说话时都耿直。哪怕是闲聊时话语里的信息密度也很大。

邬声一开始对周景明略有防备,发现周景明说话时信息密度这么高后,又沉迷上了搬着小板凳在周景明身边听课的滋味。

这导致周景明总能在自己毫无知觉的时候忽然意识到邬声在他身边。

虽然不知道邬声是怎么做到神出鬼没一样的效果,但冷不丁的感觉,总是会让周景明心跳加速,被吓一跳。

“哎呦。”又一次发现邬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周景明在吓了一跳之后说,“我在和灯光师聊打光,你怎么又冒出来了?”

邬声道:“听一听不可以吗?一会儿我还可以帮灯光老师扛设备。”

周景明沉默了一下,问邬声:“谢知斐应该很听你的话吧?”

邬声:“还可以吧。”

让谢知斐听话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毕竟谢知斐狡猾并且擅长钻空子,但凡让谢知斐发现能有不惹他生气又能让他自己讨得好处的方法,是一定会用一用的。

“还可以那就是很听话了。”周景明道,“你要是用刚刚看我的眼神要是看着他,我估计他连月亮也可以给你摘下来。”

邬声听了没有反驳,但在心里说道,更有效的办法是去喊谢知斐哥哥,不过这招他不常用,一来他自己不愿意承认谢知斐比他年长,二来,用的次数太多效用就会减少,这个道理邬声知道。

邬声在和谢知斐谈恋爱的事情在剧组里不再是秘密,有些工作人员也会在网上冲浪时发帖说这件事。

但嗑他们两个人的实在有些太多了,假装自己是圈内人乱说他们已经在一起的之前也有不少,这导致真的娱乐圈的工作人员出现并且发声之后,竟然也被当成了故事。

关于一件事情,如果煞有其事的流言太多了,那么当真相流露出来的那个瞬间,也会像流言。只有当事后被印证为真实的时候,当时的围观群众才会猛地意识到:马德,他们曾经离真相那么近过,是历史的旁观者。

显然,关于邬声和谢知斐的这段恋情里,多了很多不自知的见证者。

“那我可以留下来听了吗?”邬声只关心自己能不能留下来听的事。

周景明道:“听吧,正好一会儿你也要过来走走位,定一定摄影机的位置,再确定一下光比。”

说到这,周景明道:“你的体力是真的好,一天的拍摄强度下来,居然还能来做灯光模拟不需要光替。”

因为摄影棚的大灯照起来很不舒服,热得汗都能闷出来一身。是以有些吃不得苦的演员是很讨厌在灯光下面长久站着的,关于吃苦这一点,邬声真是个中翘楚,敬业得可怕。

周景明琢磨起来:“那拍摄时那场追逐戏是不是能拍个一镜到底?”

邬声:“可以。”

邬声很少肯定说可以,能让他说可以,那就是真的能做到了。

周景明用一种激赏的目光看着邬声:“是不是我有任何离谱的要求,你都可以做到?”

邬声正经八百地说道:“摘月亮这种就做不到。”

周景明哈哈大笑:“言外之意是,除了摘月亮之外都可以了?”

邬声道:“我会尽力的。”

邬声很享受现在的状态,能力被认可,经常得到来自他人的赞扬与鼓励。他会为了维持这种状态更加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能力的。

灯光调试是一件会耗费很多时间的事情,等灯光调试完,小半天的时间过去。周景明喊住邬声,和邬声一起在摄影棚的道具桌旁吃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