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4页)

他左手用力摁着自己肋骨上方的位置,右手从口袋里拿出一瓶药,将里面的白色药片倒进手心,一口气生吞,几个深呼吸后,神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吃完药,他倚靠在墙壁上休息恢复体力时,百无聊赖拿出手机来,在一个影视剧点评网站上,搜了下他曾经执导的电视剧《弯刀坝小神仙日常》。

这部剧刚刚播完,评分已经出来了。

正好是观众讨论最踊跃的时候。

娄金良点进去,几条长评跃入眼帘。

[很久没看长剧了,平时都是刷一些小视频或者综艺下饭,很久没找到这么合口味的剧了,意外的剧情扎实,日常温馨,不开倍速也能看得下去,还是电视剧拿来下饭舒服。冷门宝藏剧,强推,期待续集]

[这剧挺好看的,可惜和江宝玫的剧撞了,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都是不太有名的演员,挺吃亏的,因为这收视率才不高吧?看了下导演的名字,是当初指导《沉宫》的导演和编剧哎,娄金良和甄柯是老搭档了,挺有默契的,内容也很有保障。不过《沉宫》那么火,带红了好几位,怎么现在合作的全是新人演员?娱乐圈这么现实吗,一次扛不住收视率,就不好再找有名的演员合作了?]

[宣发好差,剧组很穷吗?真就一点宣传都不做呗?只薅演员羊毛让演员转发,问题是演员好多都是新面孔,没一个带剧啊!哎,心累,让一群刚满月的孩子扛起一个家的既视感,好歹找个能扛收视率的演员当老大哥吧……算了,不为难创作团队了,默默五星好评]

[怎么都在讨论收视率啊?一部剧好看不好看和收视率没关系吧?我喜欢这部剧,虽然演员的演技整体比较稚嫩,但是瑕不掩瑜,未来可期!]

看到这条,娄金良皱着眉头啧了下。

收视率,要看的。

现在这个创作市场和商业化强挂钩的时代,不谈收视率就无法谈创作。电视剧制作需要高额成本,没人投资就启动不了项目,不能保证收视率的话,很难拉到投资。

可这些苦处没法和观众说,观众也没必要替他承担这些,观众不欠他什么。

他想要的太多,想拉到最多的投资,想请到最好的演员,又想自己掌控内容,做最好的剧。既做不成一心向钱听任资方摆布的好狗,又没法清高成一股完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流。

什么都想要的路注定是难走的。

如影视平台上粉丝说的那样,他缺少一个能带爆话题带爆剧的人,娄金良想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剧,做梦都想,所以才会把主意打到流量明星向柏轩身上去。

如果这一次《与君》的收视率还是不尽如人意的话,那就只能打碎骨头,向资方折腰,拍资方想拍的剧,捧资方想捧的人了。娄金良自暴自弃地想。

他默默退出打分平台。

这时,包间里又走出来一个人,扬声喊:“娄导,能回来了吗?张总可还等着您来给他讲讲《沉宫》结局那场戏怎么拍的呢。”

从包间里走出来的这人叫孔淮,是《与君》这部剧的制片人。

他走到娄金良面前,看见了娄金良摆在窗台还没放回口袋的药瓶,说道:“又吃护胃片是吗?”

“也给我来两片。”孔淮突然伸出手。

从娄金良那要了两片药片之后,孔淮也一口吞了下去,压低音量,低声对娄金良说道:“一会儿进去咱俩陪着张总继续喝,我打听过了,他吃这一套,只要能喝过他,投资肯定稳了。”

“张总对《与君》这部剧非常感兴趣,要是真能打动他,不仅能拉到他的投资,多请几个流量扛一扛收视率,还能到他的私人农庄取景,不用花任何租赁场地的费用,这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机会,而且这人不会太干涉你创作的,这就是你最想要的投资方。金良,拼一把。”

“嗯。”娄金良低低应了声,“拼一把。”

两人重新走进去。

……

次日一早。

熬了一夜补课的小茂伸了个懒腰。

这一夜,小茂过得比期末周的夜晚还要充实忙碌。

怀揣着想把邬声一脚踢出烧烤店的伟大梦想,以达成自己重回烧烤之王王座的奋斗目标,他,张小茂,花了一夜的时间,研究透了从群演到明星的攀升路径。

看着面前写得密密麻麻的一张纸,小茂满意极了。

“果然,求人不如靠自己。”他大力表扬自己,“还得是大学生啊。”

废物的时候,一年办不成一件事,支棱起来的时候,给他一个期末周,他就能学完该学期要修的全部课程,给他一夜,就能盘明白一个行业。

经过这一晚的高强度网上冲浪,加在善用搜索引擎,小茂已经知道了想带邬声去做群演的话要怎么做了。

首先要去办个演员证,之后要进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