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主世界梦中身】74

——其形也,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渌波……

不知为何, 这一段华美的辞赋, 却忽而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盛家子弟虽不丰,但多出文武双全之辈。他既然是被选中,随侍于使君之侧的盛氏优秀子弟,于文之一道,便益发出众些。

自然, 他们盛家的子弟,无一人不钦服节度使。如惊兄长之高才,尤为出众。假使他不是盛氏子弟,以他之才, 来日也定能位列朝堂,登峰造极。

但就是这样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 却从不飞扬跋扈, 反而谦逊自抑、敬谨有礼,这一生就只栽在谢太后这一人身上。

盛应彏原本很不服气, 更不能理解使君为何会如同入了魔障一般, 独独在此一件事上无视众兄弟亲族、忠心部属的意见,执拗得令人苦恼。

……但今夜, 亲眼见了谢太后的凛凛风姿,他倒是有几分能够猜到了。

谢太后压根不像世人所想的那样, 是以甚么妖媚手段玩弄旁人的感情,进而插手朝政的。

作为明智的盛家子弟之一, 盛应彏其实不太愿意承认,谢太后下令封盛使君为大司马、又令盛应弘为节度副使,暂代朔方事务,对于朝廷来说,是一着分化拉拢的妙棋。

他本来秉着一腔热血,抱定今夜起兵除了勤王之外,还要兵谏使君、让其恢复清醒的目的,甚至觉得自己事后为此被军法处置也无所谓——为了盛家的大业!为了唤回使君的冷静理智!他做什么都可以!

可是现在,眼看着谢太后并没有坠楼而死,而是以高妙的轻功,连续踩着摘星楼的飞檐,如同一只轻盈的飞燕那般由高处疾速扑下,像是盯紧了地上的草芥——

他便知道了,今夜或许他们是不可能如愿的。

没有一点后招傍身的话,谢太后怎么会只身一人独坐于高楼之上,静待他们攻入皇宫?

而现在,高楼在黑夜之中燃起大火,火光几乎要将半个夜空都照亮。

但谢太后并未束手就擒,也没有中计被俘,而是这么轻飘飘地一跃,从高楼上跳下,在黑夜里缠绕于臂上的白绫飘飘荡荡,像壁画中天女的罗带。

可是一介妖后,如何又会像是天女呢?

盛应彏狠下心来,指挥着周围的兵卒,大声呼喝:

“此女狡诈,隐藏身手,大家不可轻敌!传我命令,速布‘重瓣莲花阵’应敌!”

楼下数十名见惯战阵的老卒,虽然诧异怎么忽然就变成了必须规矩布阵,才能围杀这位妖后的地步;但身体的本能让他们一个命令、一个动作,听到阵型名称,就脚下立即跑动起来,数息之后,就在摘星楼下的空地上,形成了一个繁复的阵法。

这所谓的“重瓣莲花阵”,实际上是以数名兵卒为一片花瓣,呈半弧形站位,这种半弧形平时左一片、右一片的布阵,可以同时抵挡两侧的冲击;但对方敌人一旦打算逃离,或己方占了上风之时,两侧的花瓣便向中间合拢起来,瞬间可以变成围杀之势。

此刻盛应彏不过带了几十人在此,要布大些的阵型是无法的,但以三四人为一组花瓣站位,布这个“重瓣莲花阵”,却是绰绰有余。

须臾间,谢太后亦已飘然落地。

她一落地,便一抖左臂,将缠绕其上的白绫挥去,右手提剑,摆了个起势。

不过她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镇静地扬声问道:

“盛应彏,你曾言今日前来,是朔方军出兵欲干涉朝政,可是如此?”

盛应彏一时语塞。

其实实情就是如此,但谢太后非要在动手前再度多问一句,这就不得不让疑心病重的聪明人多费些思虑了。

盛应彏警惕地盯着她,慢慢说道:“……非为干涉朝政,只为大虞安稳社稷、惩奸除恶,匡扶天子!”

谢太后笑道:“那不其实还是干预朝政?”

盛应彏忽然感到一阵深刻的挫败感。

这位年轻太后据闻在做皇后的时候,就把手伸向了朝政,这么多年以来经历过无数风雨,斗过不知多少棘手的朝臣和对手,自是牙尖嘴利,自己说不过她!

他感到一阵气闷,重重哼了一声。

“此朝中诸君事,某乃武将,并不适合多言。”他硬梆梆地答道,十分小心地没有落下任何话柄给这位谢太后。

“某只知,若今日不除妖后,他日天子仍然受制于人,何其悲辛?!”

他说着这句话,竟然连自己都被感动了,说得格外铿锵有力,还说出了几分苍凉恻然,令他愈发认为,自己正在做的是正义之事了。

但谢太后并不惯纵他这种虚无的自我感动。

“笑话!今日若除去本宫,天子他日才会受制于人!”她一抖右手,手中无鞘的长剑在火光照耀下,剑刃上掠过一道凛凛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