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第五个世界千里光】122

第二日, 北陵大军的大致情形也陆续被探查清楚了。

北陵号称此番南下,有二十万大军。虽然二十万是虚数,但加一加北门和西门的蛮军总数,实际也有十四五万上下。

而中京呢, 号称十万京军, 实则多多少少都有些吃空饷的员额;若是再加上“中京三卫”的数量, 还是少于北陵大军。

而且,京军的训练废弛,实际战力不说远低于北陵蛮族,至少也是两三人才顶蛮子一人的武力值。

蛮族每年都在边境附近抢掠,即使近五年无力犯边, 国内也在内乱,算是以战练兵,人人凶狠蛮勇。

大虞这边,京军加上“中京三卫”, 再加上近几日来从周边紧急调来的兵,勉强能够凑足十八万之数, 但打了三五天, 就折了三分之一还多。

虽然京军一次次打退了北陵大军的进攻,但每一仗都是惨胜。这种胜利鼓舞不了太多士气, 而蛮子虽是游牧民族, 但脑子并不算笨,北陵大军一路南下时从他们攻破的城池之中缴获了大量火炮, 蛮子竟没有就地丢弃,而是艰难地派人一路拖着往中京行进。

虽然这批火炮的推进速度远远落在北陵骑兵之后, 但是,在蛮军向中京发起攻击的第六天傍晚, 那些运输缓慢的火炮,终于抵达了中京城下。

而北陵大军一刻也不停顿,即刻向着西门发起了炮轰。

炮火轰塌了一段城墙,将城上许多大虞士卒震落震伤,掩埋于瓦砾堆中。

幸好那段城墙高约四五丈,被轰塌的高度仅有一丈不到,还能抢修,而蛮军暂时也无法从还剩余三丈左右高度的城墙抢登上来。

到了夜幕降临之时,难以视物,蛮子也就鸣金收兵。但这一日城墙被轰塌的消息,几乎是重挫了军心。

谢琇自从第一日登城,一枪打死叫阵蛮子之后,就赢得了一定的威信,虽然日常政务她还不能伸手——她也懒得伸手——但各处巡视、鼓舞士气、协调杂务之事,她还是渐渐介入进去,并且做得愈来愈得心应手。

当西门遭遇炮轰时,她其实正在北门。

攻击北门的蛮族大军人数更多,所以连日来,北门承受的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翊麾营原本库存的火器都消耗了近三分之二。当然,在北陵大军抵达中京城下之前,太子下令紧急从周边调运过来一些,但杯水车薪,若是围城战再多打上十天八天,火器必将消耗一空。

谢琇在中京城中忙了数日,听了许多或是丧气、或是愤怒的言辞,譬如——

“假如前头那大半个月,圣上能不被妖后和庸王所蒙蔽,早早册立当今太子殿下,为此战做准备,何至于此!”

“叹就叹太子殿下上位得太晚了……若能多给他一些时间,备战情形必不可能像如今这样惨淡……”

“听说太子殿下还曾被关在刑部大牢之中,险些被妖后庸王派去的杀手暗算至死!若真如此,大虞危矣!”

“唉如今也很危险了……留给太子殿下准备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远一点地方的兵器粮草都运不到,京城就被围了……也不知援军何时能到……”

谢琇游走于人群之中,听了满耳朵这样的议论,也只能苦笑。

在原作之中,晏行云上位的过程也是含糊其辞。现在想起来,只怕是高方智早就深度串通了北陵蛮族,掀起了这场南侵之战,虽然能解晏小侯之危,让皇帝不为了解决问题、也得为了找替罪羊而留住小侯爷一条命,但是蛮子如同闻到了肉味的野狼,哪有那么容易驾驭?

一旦他们行动起来,不喂足了好处,他们就会死死咬住猎物的咽喉,咬出血来,死也不走。

在原作里,高方智那点心机,在蛮子大军的悍勇面前,都是白费。而小侯爷,直到蛮军开始攻城之后,才被永徽帝任命为京师副帅之一,介入各营军务。

后来蛮军攻城数日,京军准备不足,火器早早用尽,战略又失误,几乎折了一半进去。

但京城摇摇欲坠之时,永徽帝犹在算计,要以战事不利为名,惩罚身为副帅之一的晏小侯,好捧仁王做太子;危急存亡之关头,一群少壮派臣子和将官联手逼宫兵谏,软禁张后和仁王,这才硬是把晏小侯推上了监国太子之位。

而那些老臣们,面对京城防御战的颓势,对皇帝和仁王也多有不满,遂一个个默许了那些少壮派的行动。

虽然事情的结果和如今差不多,都是晏小侯成为监国太子、永徽帝风疾卧床不起,张皇后与仁王被软禁,待战后再行处置;但好歹这一回他还多得了几天的准备时间,因此战局还没有像原作中那样,开打不过五六天,京城已经快要陷落了。

谢琇甚至想过,原作就恰到好处地断在晏小侯成为太子、为了鼓舞士气而登上城楼,一身绯袍玄甲,身后的大红披风在风中猎猎飞扬,沉默地俯视着城下黑压压的蛮军那一幕,或许也是因为……作者写到这里,剧情的发展方向已经完全脱离了控制,把情势差不多写绝了,事态再发展下去,若是太子殿下没什么金手指的话,中京多半也会陷落,所以文章写不下去,索性来了个开放式结局?